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6-11-28期 第A4版:市管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风采

我市人才工作亮点纷呈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 茂名市人才驿站揭牌仪式现场<br>
  

总策划:陆星帆统 筹:张国东 林春光文 字:陈珍珍
  编者按:为了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积极发挥人才驱动创新发展的作用,从今日起,本报特推出“市管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风采”的专题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精心谋划,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实施符合我市实际的人才工程,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人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亮点纷呈。
  截至201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80.19万,比2010年58.9万人增加15.97万人,增长36.1%,其中党政人才1.8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3万人,管理人才7.38万人,技能人才3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45万人,占技能人才12.5%),农村实用人才12.33万人;全市有高层次人才12845人,硕士以上学历2500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
  我市在全省率先升格市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改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直26个单位。同时,创新人才考核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茂名市人才发展指数考核办法》,根据工作实际简化考核指标,新的考核指标由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保障和人才成果五项指标构成,注重工作实效,切实发挥了人才发展指数考核对全市人才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打造柔性引才公共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筹建茂名市人才驿站,致力打造我市柔性引才的公共服务平台。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11月11日,举办了茂名市人才驿站揭牌仪式,市人才驿站是我省首批省、市共建的人才驿站,也是粤西地区首个省、市共建的人才驿站。市人才驿站选址在茂名高新区,按办公服务区、科技研发区和休闲疗养区三大功能区进行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整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吸引区域外的科技专家、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入驻,为我市产业发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提供智力支持。

高层次人才创新驱动发展
  市管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制度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从1988年设立至今,已评选了7批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入选人数达370人。这些人才来自于我市各行各业,是全市各条战线人才的优秀代表,是我市最为顶尖的人才群体。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他们之中一些人的科研水平达到了省内、国内的一流水平,譬如2015年,市管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阚一群同志致力于石油化工技术研究,他参与主持的《乙烯副产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研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打破了我市获省科技奖的最高纪录。
  第七批市管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66人,自2013年入选以来,自觉投身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近3年来,他们当中共计有9人获得省科技奖10项,26人获得市科技奖45项。林思诚、黄文毓等同志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瑞伟同志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简伟业、陈赞雄、曾祥有同志当选为省党代表。

积极实施“扬帆计划”
  “扬帆计划”是省委组织部旨在帮扶粤东西北人才工作而实施的人才计划。自2012年实施以来,我市硕果累累。其中组织部门负责的“竞争性扶持市县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取得了申报15项、立项13项的优异成绩(列粤东西北地区第一),另有5个项目通过考核成为继续扶持项目。据统计,我市有关部门共获得省“扬帆计划”资助资金4283万元,这批资金发挥了极大的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取得了扎实而显著的成效。

大力实施特色人才工程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市实际的特色人才工程,相继实施了“一县一品牌人才工程”、“招贤引才三大平台”、青年名师名医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其中,“一县一品牌人才工程”每年评选8个县级人才项目,每个项目给予3至10万元的奖励,此举有力地调动了基层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招贤引才三大平台”即大学生成长促进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平台,从2014年实施以来,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大学生成长促进会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成立了分会,发展会员3000多人,为茂名藉大学生回归就业创业搭建了坚实的平台;青年名师名医培养计划从2015年起实施,已选拔了100名青年名师培养对象和50名青年名医培养对象进行培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