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9版版:教育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1-03-28期 第第9版版:教育

大学生求职谨防落入传销陷阱

本报综合消息 今年3月以来, 湖南高校共接到3起关于学生参与传销的报告,涉及6所高校上百名学生,其中湘北某市电大一名成教学生一度被传销组织控制。时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专家提醒广大求职学生,当前的招聘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求职学生要谨防落入传销陷阱。 湖南省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总队长毛爱伦告诉记者,每年三四月,正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为求职焦急之际,传销分子也开始 “招兵买马”。他们利用当前大学生求职压力大、求职心切的心理,打着 “高薪高福利招聘”或 “低投入高回报创业”的幌子,将学子骗入传销团伙。还有一些传销组织则通过网上招聘欺骗大学生。 据湖南省工商部门统计,2010年湖南工商等部门破获的传销案件中,涉及学生600余人,这600多名被解救的学生基本都是外省高校的学生。由于传销组织在异地活动的特点,湖南高校的学生多被骗往外省从事传销,人数缺乏确切的统计。 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里,没有社会经验,辨别能力相对较差,也使得他们容易被传销分子欺骗,尤其是容易被陷入传销的亲友同学所骗。 大学生加入传销,不仅对大学生及其家人造成了巨大伤害,而且还增加了工商部门打击传销的难度。 专家指出,大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一旦深陷传销,就有可能结合新技术来翻新传统传销手段,使传销更具隐蔽性和破坏力。记者从湖南省工商部门了解到,现在部分传销组织也学会信息化办公,使用计酬软件等进行财务管理,在互联网上以 “电子商务 ” “网络直销”等新兴业态的名义,诱骗网民加入传销。 传销组织用上互联网等新技术,其影响范围和扩散速度增加、传销方式隐蔽、服务器设在境外难以监管、跨区域传销需要区域协调、身份虚拟性造成事后取证难等等,给工商等部门打击传销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育专家提醒高校毕业生择业时,要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因为这些招聘会上的用人单位,经过了严格的资格审查,相对要安全。如果参加其他的招聘会或网络应聘,毕业生不要轻信对方对单位的描述,应当上当地工商局红盾网查询公司是否合法注册,也可打114查号台查询公司电话,打电话到招聘公司求证有无招聘信息发布。等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及公司真假后,再作出是否前往面试的决定。(周楠黄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