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1-02-27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山美:田野上崛起的绿色之城

——高州山美街道新农村建设纪实

有人说,山美是一座在田野上崛起的绿色生态城市。 日前,记者披着明媚的阳光,踏上到高州山美探访的路途。 闪烁的红绿灯、绿化美化的交通环岛、宽敞的游泳场、气派的洛湛铁路高州站场、“万人规模”的高州市二中新校区……在山美,村镇供水、供电、通讯、教育、医疗卫生等生活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在工业化中不断向城市化推进,城乡“二元距离”不断在缩短,城乡实现了无缝对接。 在人们的眼里,高州山美街道的发展是一年一大步,而毎一步,都让人感到欣喜,农民年年增收。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66元,同比增长8%。近年来,该街道已成为全高州市“十强镇(街)”之一;农业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百分之百。 “建设和改造农村,需要我们有责任的村民。” 山美街道位于高州市区东郊,辖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全街道办办起果菜、养殖等多个农业生产基地,还建有水果科技示范园和果菜购销中心;工业已形成了手套、服装、皮革、电子玩具、食品加工等主导型产业。去年,全街道完成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总产值为1.1亿元、8.5亿元和2.5亿元,增幅依次为16%、8%和20%;实现税收2400万元,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山美,鉴江河绕边而流,洛湛铁路茂名段穿境而过,山清水秀,果菜飘香。一条条四通八达的硬底化村道曲折迂回,如同一条条绿色的城市通道;在田园与林荫掩映间,矗立着一座座高矮不一的楼房,更有绿色生态城之美。辖区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走进这些小楼,自来水、煤气厨房、彩电、高级音响、空调、冰箱,还有电脑、摩托车等也足可与城市人家等量齐观;坐下来与他们的主人说劳动、谈生活,个个脸上荡漾着兴奋与自信;而他们的勤劳也让人佩服。 黄耀荣,今年54岁,身子非常硬朗。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夫妻俩靠种四季时菜年收入可接近10万元。每天从自己的田里出菜至少300斤,孩子都在外地工作,里里外外都是‘夫唱妇随’,有时还常参与村里一些醒狮队活动,耍弄几把,日子过得特别舒心、充实。” 在山美,村民出门,随时随处都能坐上班车,想去哪就去哪。小轿车代步在这里的村民家庭也并不少见。 山美在变。富裕起来的山美人,他们不仅勤劳肯干,艰苦创业,更具有对社会对集体负责精神。他们决心把乡村变成一座自己心目中的城市。 今年53岁的黄栋清,平坡村里的一个从事屠宰的普通村民,他却带头捐资6000元,并动员其他已富起来的村民捐资,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底化改造和对下水道排污沟配套进行改造。这一改造,村里的排污及雨水都顺利通过下水道排走,使接壤的3条自然村硬底化路村通户联。村容也整洁多了。他说:“建设和改变农村面貌,需要我们有责任的村民。” 秧地坡村有老人说 : “现在的城市人都兴这个广场那个中心,咱们也搞个广场来文化文化。”全村村民立即行动自发捐造一座村民文化娱乐中心。该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内设置舞台、篮球场;随之,杨郡村建成了一个文化广场和一座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两层楼的文化娱乐中心……他们崇尚文化和追求高质量的现代人生活。目前,山美街道6个村委都建有“农家书屋”、篮球、乒乓球运动场及老人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强化,乡村文化气氛浓烈。逢年过节,这些村建的娱乐场所总是好戏连台,锣鼓不息……醒狮活动更是闻名粤西。 街道党委、办事处多方筹集资金,着力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去年,在高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城建、公安等部门协助下,山美街道完成中心区绿化,交通环岛改造,交通指挥、监控设施的安装工程等;为洛湛铁路高州站场和投资近2 亿元的高州二中新校区落实建设用地,同时,积极做好和及时推进 “三旧改造”,新规划建设中心小学教育楼和山美敬老院;而沿江路、山美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高州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项目的立项工作也相继完成。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加上辖区内的火星农场场部的城市小区型改造和高州市长隆游泳培训中心建成使用等,山美的承载力和城市品位将得到更好的提升。 在山美经商的外地老板赞许地说 : “这里不仅如同一座城市,更重要的是,它成了城市的 ‘绿道’,地利人和,是投资置业的好地方。” 去年,新入驻并投产的灯饰、制衣等大大小小的企业12家,新增产值近1亿元。 “我们不能因陈守旧,不能落后于别人嘛!” 山美在转型。大年初七,城里的人已开始上班,而山美一些外出的打工族也打点行装陆续出门到外地的城市去 “上班”了。 村民们说 : “党号召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不能因陈守旧,不能落后于别人嘛!” 同进村党支部书记黄栋伟振奋地说:“在这里,村民已不再是过去的 ‘贫穷’与 ‘愚昧’的代名词了!全村委1120户,去年,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拥有进口或国产的各类小轿车超过100辆。村里考上大学本科线的农家孩子就有18人,其中两人考入了中山大学。” 村民们不再沿袭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方式,而是适应新的变化,从事新的经济活动。 ——“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全山美街道除荔枝、龙眼、养殖及四季时菜为重点的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城郊型农业外,其他特色产业也异军突起,形成 “运输作业村 ”、 “建筑捣制村 ”、 “豆米品加工村 ”、 “屠商村 ”、 “养蚕村”、“粽子村”等10多条特色经济村,还办起了3 家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和销售水果、蔬菜1.41万吨;村民大规模、集约化种出的麦菜以其 “叶软厚、骨嫩脆、口爽滑”及无公害的特色备受人们推崇,畅销广州、东莞、深圳及广西等地,渐成品牌。目前,他们正在争取注册“高州麦”商标。 同进村一位菜农说 : “我是个小户,一年种麦菜收入可达3万元,加上其他时菜,一年下来,拿个4万、5万肯定没问题。当然,大户就不止这个数,年收入可到二十万元左右。这些大户至少占村里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据了解,全街道种四季时菜和种果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民家庭就有200多户。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皮革、手套加工业发展已成为该街道的支柱产业。源丰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先进果汁、果酱、罐头生产线,是 “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和 “广东省星火技术产业建设示范单位”;生产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 “粤旺”牌鲜果酱、汁、罐头三大系列10多个优质产品,成为高州目前较具规模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粤旺”牌荣获 “广东省著名商标”;还有“淦江公司”的玩具公仔大批量出口日本。去年,辖区内新办起企业12家,主要生产灯饰、服装等,目前,辖区内入驻并已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近80家。 这些企业既成为了山美经济保增长的中坚,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已有近3000 村民 “洗脚上田”成为 “三班倒”的 “蓝领”一族。 ——以社区为载体,发展饮服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城乡经济的繁荣。目前,全街道餐饮服务企业已有20多家,并形成了风味美食 “一条街”,满足了当地老百姓和商贾、游客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餐饮消费需求 。 “山美葱油鸡 ”、 “禾草狗 ”、 “杨桃鸭”更赢口碑,远近闻名。南来北往的吃客如云,生意红火。 本报记者梁小麟 通讯员 裴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