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5版版:红树林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12-02期 第第15版版:红树林

回 归 乡 间

○筱林

久居都市,唯恐积郁成疾。 居处都市屈指数来已有二十余载。直至当今,在这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生之际,才使我慢慢悟出另一种感受。都市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等领域相对的一面优势,但也有其劣势的一面。正是由于这劣势的一面存在才迫使人类去完善,去改善去提高。如:都市的喧哗烦躁,污染拥挤,空间压抑,节奏过快,水电吃紧,酷暑难熬,人心难测,且终年食之蔬菜瓜果皆化学成分过高。诚恐诚惶间,便萌发出远离都市,欲回归乡间的念头来。 回归乡间,择一块净地。或山边,或山谷,或一座古宅,或旧院,一切皆十分原始。她既无都市的浮躁,也无时代的狂热。我可久居于此,修身养心,撰写往事,有暇之时,便在屋前院后种点瓜果之类蔬菜,偶养几只土鸡土鸭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强筋练骨,舒心活血;食其粗粮,饮其山泉;头枕明月,耳闻溪水;悠哉游哉,其乐融融。 老伴相讥,此乃隐居,绝非远离都市。隐居也好,远离亦罢,其目的则是择一块净地而栖身罢了。如果说,远古文人墨客因朝廷昏暗腐败,仕途坎坷艰辛而回归乡间隐居,那么当今的文人雅士为了健康长寿而择居。虽然二者本质各异,但皆殊途同归,则都是远离都市寻找一块净地而安居乐业。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其不求仕途腾达,只图清静悠闲。于是,在远离都市的乡间里哺育出了流芳百世的《桃花源记》,茅屋、石桥、古树,栏栅,野花,牧童、田间……构成了陶渊明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的空间。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亦因朝野的腐败而满面倦容的来至安徽皖东的郎琊山。于是,在青山绿水的山谷里孕育了《醉翁亭记》。号称“八大山人”的清代大画家朱元璋的后裔朱耷。其终生隐居寺院,过着极为宁静的生活,最终圆寂于南昌市郊的青云观。但其在中国画廊史的长卷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综观先贤,皆于寂静悠闲的乡间山谷里而写出了不朽之作,否则这些佳作将会消失在朝廷和茫茫人海的都市之中。 浊酒一杯,独对明月。孤坐树下,自弹自吟。这是陶渊明释放自己的生活方式;游名山大川,登楼台寺院则是欧阳修的生存风格;而对酒高吟,赋诗填词又是李白的生活特色。我不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空间,只图清静悠闲的生存方式。 释放自己,寻找清静悠闲的生活方式都是人类所追求和向往的,否则人们何以用旅游度假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身心呢?但是最佳的去处,人们却都选择了远离都市的乡间。说的就是这个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