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9-03期 第第05版版:财经新闻

我国从容应对国际粮价波动

国际涨价国内稳

本报综合消息 由俄罗斯禁止小麦出口而引发的全球粮食上涨已近1月。在这1个月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价格走势平稳。 新华社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9月1日,全国零售市场籼米、粳米、特一粉、标一粉每斤价格分别为2.05元、2.39元、2.00元、1.70元,相比8月1日分别上涨0.03元、0.04元、0.02元、0.01元。 分析人士称,只要国内外不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粮食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将继续在政府的调控下稳中有升。 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中国平稳度过。今年6月以来,国际粮价飞涨60%,中国再次实现“国际涨价国内稳”。专家表示,连续两次国际粮食市场波动从容应对,彰显了近年来中国粮食政策的巨大成效,也是对上个世纪末“谁来养活中国人”等“中国粮食威胁论”的有力回答。 比较效益低,农民不种粮,一度使中国粮食生产在本世纪初滑入低谷。为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中国从2004年开始相继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实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加大补贴力度,初步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机制。 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抓粮”积极性,近年来中国开始实行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并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逐步减少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资金,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农业部还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支持做大做强粮食等优势特色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从2003年起连年增加,产量连年增长。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35亿亩,比2003年增加1.44亿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 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说,目前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划定17%-18%的警戒线,这是今年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从2004年起国家连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保护性收购政策,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使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又为中国粮价应对国际波动竖起了一堵坚实的“防火墙”。 短短2年多的时间,中国粮价已由“国际洼地”悄然变身为“国际高地”。熊学华说,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2倍;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的情形相反,中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食价格,大大降低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的可能性。 据国家发改委测算,今年7月份,国内小麦、玉米、大豆批发价格分别比国际市场(美国、巴西现货价)每吨高695元、1005元、813元;国内晚籼米批发价格比品质接近的越南大米(含碎5%,现货FOB价)每吨高692元。经历8月份国际粮价上涨后,目前中国市场小麦价格已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但大米价格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13亿人有饭吃,粮食市场稳定,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来自中国中部产粮省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尹小健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较好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中国粮食安全暂无近忧,但仍需远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周听取了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作报告时说,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在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增产的难度大,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早在2008年8月,中国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了中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也于2009年7月实施。 张平说,中国将全面实施这一规划,以产粮大县为重点,加快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力争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 与此同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粮食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张平透露,发改委和粮食局已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了粮食法起草专家工作组,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将按期拿出法律草案。 长期研究粮食安全问题的中国社科院专家李国祥认为,制定《粮食法》将意味着中国对粮食的管理将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上升到全国人大法律的高度,中国粮食安全或将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