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9-02期 第第10版版:化州观察/时评

○毛勇强

有感于“枝叔,请让我把钱还给你”

报载,中学教师孟建树给羊城晚报记者发短信,恳请帮忙联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陈开枝,目的是:“枝叔,请让我把钱还给你。” 事情的原委是:现在仍在广州28中学任教的孟建树老师,当年因为档案被扣,生活陷入无助的境地,怀着试试看看的心情给时任广州市政协主席的“大官”陈开枝同志写信。意想不到的是,陈开枝叫秘书与有关单位联系,既为他解决了档案被扣的问题,又主动借了5000元给孟老师支付违约金,使他的问题迎刃而解。孟老师的档案问题解决后,于2002年结束了6年的代课老师生涯,成为正式教师。 认真读罢这则消息,感慨万千,感动无比,既为曾任广州市政 协主席的陈开枝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精神感动,也为人微言轻、人穷志不穷的孟建树感动! 难得可贵的是,孟建树老师牢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时刻想着把钱还给陈开枝同志。他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5000元钱,从2003年开始,就想把钱归还,并希望当面致谢。更令人感动的是,陈开枝同志十分大度:“钱就不用还了,见个面没问题,另外安排时间再联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时间又过了七度春秋,当年的“大官”陈开枝同志早已离开了领导岗位,孟建树的心愿仍束之高阁。一位青年知识分子品德优良,一位党的高官高风亮节,令人敬慕! 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却与陈开枝同志、孟建树老师大相经庭,令人唏嘘!在闲谈中,人们常常都谈到不少借钱的深刻教训!甚至感叹:“借了 钱就没有 亲戚朋友做了。”这可能有点夸张,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却是不争的事实。笔者的一位朋友家底殷实,为人热情、大方、豪爽。因此,不时有亲朋好友、同学向他借钱,尽管有的人借钱的理由不是很充分,他也给予了支持。有一次,他感慨地对我说:“好人很难做。”原来他侠义心肠,慷慨对待亲朋好友却没有好的回报。他告诉我,借钱的人当中有的确实因为做生意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而无力归还,但不乏主观上不想还的人。有的人将借到的钱当作生意 上的利润,或者购买汽车叹世界,或者用于炒股,或者用于挖东墙补西墙,或者挥霍无度,花天酒地,甚至用于参与“六合彩”等等。总之,变着戏法不还。此后,打他手机不通,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音,甚至第一次问他态度尚好,第二次追问不吭声,第三次则发脾气,振振有词,甚至出口伤人,使你徒叹“早知如此,何必借钱”! 这种做法,与陈开枝同志比,与孟建树老师比,真是天地之别。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牙齿当金使。这是颠朴不破的真理,也是通俗易懂的道理。平心而论,凡人总会遇到有困难的时候,办企业需要借钱,建房子需要借钱,甚至孩子上大学需要借钱,这些都不足为奇。问题是做人必须诚实,因为“借债还钱”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倘若借了钱却不守信用,甚至故意拖欠、躲避,那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实践证明,不论企业、单位,还是个人都必须严守信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或个人的立足点,只有坚守信用,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否则,只能以损人利己开始害己告终,这方面的例子也不胜枚举,真是前车可鉴! 孔子曾经说过:“人如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借钱与信用是息息相关的,也是辩证统一的。借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信誉和素质,也可以照出人的灵魂。借钱遇到困难暂时还不了的人,借钱不干脆还的人,借钱赖债的人,不妨以孟建树老师为镜子,照照自己的良心,照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一个讲良心,守信用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