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荔风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8-06期 第第07版版:荔风

感受延安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人们尊崇敬仰的地方,更是本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今年“七一”前夕,我们有幸到了延安一趟,参观了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那艰苦创业的年代和丰功伟绩,亲身感受了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氛围。 我们首站来到凤凰山麓,它座落于延安城西凤凰山下,是党中央初进延安的驻地,这里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及中央红军参谋部驻地。被列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的“论持久战”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简陋的办公桌椅、木炭火盆,见证了毛泽东当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艰苦年代。在这里发生了毛泽东因集中精力写作棉鞋被烤着的感人故事。1938年11月20日,因日寇飞机轰炸,党中央由此迁往杨家岭。 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2.5公里处。这里两面环有高山,中间是一条小沟,是个安静、隐蔽的地方,中共中央先后在这里建起了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大楼、石窟洞14孔,接口石窟洞19孔,瓦房100余间,并在山腰挖土窟洞100余孔。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职工运动委员会、青委、妇委、政策研究室等单位均设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也居住在这里。党中央在杨家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居住期间先后写了 《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等40篇著作。毛泽东还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就是在这里写的。毛泽东在中央大礼堂后面,开垦了一小块地,他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种各种蔬菜,现在这块菜地仍然保留在那里。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7公里处,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到这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弻时、张闻天、彭德怀先后迁入园内居住。园内千余株梨树、桃树、杏树生长繁茂、春花夏荫、秋实冬银,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堪称延安一景。园内设有机要秘书办公室、作战研究室、行政办公室、书记处小礼堂等。毛泽东居住在枣园北上院中间,有石窟5孔,为寝室、会议室、办公室、工作人员室。院内南角有一小亭,放着石桌、石凳,是毛泽东看书看报的地方,窟门外,院正中有毛泽东亲手植的丁香树。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先后写下了《学习和时局》、《组织起来》、《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篇著作。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军民大生产运动和全党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 “七大”,为实现抗日民族斗争和国内阶级斗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北1公里处,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林彪、胡耀邦等住过的旧居。这里小山村背山面水,房舍隐蔽在一片绿树丛中,幽静又有几分神秘色彩。步入大门,耳边仿佛又传出总参、总政工作人员来去匆匆的脚步声。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胡宗南部23万人进攻延安,毛泽东由此主动撤离,转战陕北,用蘑菇战术拖住了胡宗南、消灭了胡宗南的主力部队。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方圆百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是个屯田的好地方。1940年,朱德总司令勘察后,将回防边区的120师359旅从缓德调往南泥湾,即守卫延安南大门,又开荒生产。359旅在王震旅长的领导下,用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用汗水浇出了万亩良田。他们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全部自给,成为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红旗,“发展经济的前锋”。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成了丰衣足食的陕北好江南。正如在《南泥湾》这首陕北民歌所唱的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如今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是陕北的好江南”……这一点也不假。 这一处处革命遗址,这一段段不寻常的革命经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革命故事,掀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只要你亲自去看看,你一定会领略到“延安”两个字的深刻内涵,一定会深深感受到延安不愧为中国革命圣地。今天,我们重走延安路,重温延安革命历史,旨在缅怀革命先烈,牢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创立新功! 愿我们走进延安、认识延安、勿忘延安。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共同创造更加美 好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