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8-05期 第第06版版:再造秀美银杏

输血与造血并重 重建与发展并举

银杏:闪耀着藏羌特色的新型乡镇

经过二年的建设,我市一亿多元资金援建的21个交钥匙援建项目和14个资金补助项目顺利完工。2010年7月30日,广东省茂名市对口援建汶川县银杏乡项目整体移交仪式在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中心广场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海光将象征35个援建项目的金钥匙交给银杏乡乡长岳洪春,标志着我市对口援建银杏乡项目建设基本完成。现在,银杏乡集镇已形成“一桥飞架东西,两岸争相辉映”的美景已经形成,银杏乡已经发展成为颇具藏羌民俗特色的新型乡镇。   藏羌广场 造血工程 恢复重建工作不是简单地在废墟上修建新房子,而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扬长避短,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制订该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市对口援建工作组在规划重建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银杏乡是个以藏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些少数民族妇女个个心灵手巧,大多擅长女红,羌绣更是其中一绝。而且,在“5·12”大地震中银杏乡大部分耕地灭失,经济损失严重,银杏乡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严重挑战。我市对口援建工作组根据当地客观环境的变化及实际需要,在总体援建资金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增加了银杏藏羌民俗文化广场等项目,并提出了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作为银杏乡发展的核心战略,在重建中打造“精品银杏”,建设藏羌文化走廊,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站在银杏乡文化活动中心向对面的兴文坪眺望,可以看到半山腰上一座富有羌族特色的建筑,灰色的建筑墙体、塔形的墙角在周边绿树的映衬下若隐若现。从213国道沿着横跨岷江的茂银大桥,来到山脚下,沿着盘山公路而上,在半山腰上,我们看到这座富有藏羌风格的特色建筑——银杏藏羌民俗文化广场。银杏藏羌民俗文化广场占地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80平方米,建设工程共包括6个碉楼和19栋建筑,总投入资金1200万元,集避灾、群众活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包括道路、绿化、停车场及配套设施等。项目于2009年7月动工,2010年5月完工。该项目原来设计是以民俗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为基础,希望打造一个集“食、住、行、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建成银杏乡旅游业的标志性建筑。但后来,四川省阿坝州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阿坝州党委已经决定把阿坝州羌绣文化培训、科研基地落户银杏乡藏羌文化民俗广场,汶川也把这里作为该县羌绣文化产品展销点之一。   “日后,利用银杏乡紧靠震中映秀镇和九(寨沟)黄(龙)旅游线路和必经之地的地理优势,加上当地政府保留了多个地震遗址,包括罗圈湾房屋地震遗址、路中巨石遗址等,基本可以实现之前的规划。”银杏乡党委书记李川说,“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对银杏乡的文化、经济、社会效益有显著的作用,为银杏乡打造一个良好的旅游景区,对促进银杏乡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银杏乡的旅游业地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可以设想,藏羌民俗文化广场将为羌绣的传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是我们调整规划的结果。这个藏羌民俗文化广场可以成为银杏乡大打旅游牌奠定坚实基础,是我市援建项目中典型的造血工程,也可以说使我们援建的得意之作!”市长助理、工作组组长雷挺说。   茂银大桥 点睛银杏 30多个援建规划和建设援建工程无一不凝聚了我市援建人的智慧和心血。   集镇公共设施项目是我市对口恢复重建项目中较具特色的亮点工程项目之一,包括茂银大桥、乡镇公共服务设施用房、银杏乡农贸市场、公厕及兴文坪村河堤堡坎工程等6个项目,位于银杏乡政府所在地----兴文坪村,总投资为2920万元。其中茂银大桥最为耀眼。   已经建好的茂银大桥是全省援建汶川的所有桥梁中,长度最长,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条大桥。我市对口援建工作组充分考虑银杏乡老百姓出行方便和今后的发展,根据银杏乡的实际调整的项目,决定要在岷江上架一座桥。事实证明这对银杏乡今后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茂银大桥是茂名援建银杏乡的最后一个项目,在所有援建的项目中是难度最大的,也是最让我们揪心的一个项目。”说起茂银大桥的建设,工作组副组长车子平深有感触。当时,省里一位桥梁专家听说茂名要在银杏乡的岷江两岸架桥都吸了一口冷气,担心之余佩服地说:“茂名人的胆子真大。”专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岷江水流急,地质结构复杂,枯水期只有几个月。架设桥梁,必须赶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桥墩建设工程,否则所有的一切将前功尽弃。而且,岷江江流湍急,在茂银大桥上游不远还有一座水电站经常放水,如果遇上汛期,根本就不能开工。今年6月,采访报道组在银杏采访期间,记者看到,就在此桥所在的河段下游,还有一个没竣工的桥墩建设工程(属都汶高速工程),被江水冲刷得只剩下粗大的钢筋。那是因为施工单位没能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任务。茂银大桥在2009年冬季动工建设,经过施工人员六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今年5月建成通车。   茂银大桥投资1500万元,全长180米,桥面宽9米,双向两车道。平坦的沥青路面,明亮的路灯,闪亮的护栏,走在上面甚是惬意。正在和家人一起散步的吴阿姨说。“真的没想到,在我们银杏乡会有一座这么漂亮的大桥,我们每天都出来经过桥到这边的避灾广场散散步,感觉非常舒服。”   采访中,车子平问记者:“你还记着那座铁索桥吗?”怎么会不记得呢?记者五次进入银杏采访,有四次是从铁索桥上走过,到对面的兴文坪组采访的。“就在前几天,洪水暴发,淹过桥面,铁索桥上的木木板也被冲走,现在已经无法通行。银杏乡的村民也告别了无桥过江的历史,铁索桥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彻底退出了银杏人民的生活舞台!”谈到目前的铁索桥和茂银大桥的顺利完工,车子平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在这笑声中,记者分明感受到茂名援建人那种挑战极限、战胜困难、完成任务后的自豪和满足。   汶川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向林则从更高的层面对茂银大桥作了高度的评价:“茂银大桥把两岸的风水高度集中起来了。一个美丽银杏已经出现,一个富饶的银杏即将出现!”   “全省援建的地级市中,我们投入的资金排在全省倒数第三位,但是从援建工程项目产生的效果来看,绝对是在全省前列的。藏羌民俗文化广场和茂银大桥是我们科学规划的点睛之笔!”说起科学规划,市长助理、对口援建工作组组长雷挺兴奋地说。去年12月2日,汪洋书记率领省党政代表团到汶川县视察期间,视察银杏乡恢复重建工作时,对我市工作组“不畏艰苦、不怕流汗、甚至流血”的工作作风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市对口援建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银杏乡恢复重建的援建理念、规划思路和项目实施的效果表示满意。   民房建设 赛似别墅 对口银杏乡恢复重建中,民房的建设耗费了我市对口援建工作组的大量心血。而建成后的东界脑村就成了阿坝州灾后重建的示范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阿坝州视察恢复重建工作时都会到东界脑。   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市援建工作组组织有关部门经过地质性灾害评估后,采用原地集中和搬迁重建两种方式。东界脑村和兴文坪村的街上组、下坪组为三个村民集中安置生活点,一碗水村的街上组、码头组和沙坪关村的沙坪关组的村民整体弃地搬迁至镇区进行安置。   为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激发农民重建家园的积极性,使灾民能尽早住上新居,2008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发动我市社会各界积极捐献财物,共筹集了712万元的社会资金,对灾民永久性住房建设给予每户1万元的资金扶持,以激励农民加快重建家园的步伐。目前该项补助资金已于2010年1月全部发放完成。这是全省各个援建市都没有的。   走马银杏,记者看到,无论是原址重建还是整体弃地搬迁安置,村落和民房建设的规划布局都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和传统居住布局特点,规划布局依山就势,三五成群,形成集聚的小院落,院落设计及外墙装设有浓郁羌族风格。   走近东界脑村,一排排具有川西风格的房子规划整齐,每家每户都是一个独立的院落,一般都是两层,个别三层。村中,还有广场和健身场所。该村支部书记张显贵告诉记者,灾后村民房建设得到各级资金支持,以一家4到5口人建房为例,国家和省补助1.9万元,茂名市每户补助1万元,社会捐助1万元,特殊党费3000元,国家扶贫低息贷款2万元,这样120平方左右的房资金农民自己出3万左右就行了。   村民吴智秀说,他们家是春节前搬进来的,所有家具等全是新买。利用在村口的有利位置,吴智秀开了一个小卖部,有空的时候就搞羌绣。 “在地震后一年多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像城市人住的一样,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呀!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茂名市委市政府和茂名援建工作组,感谢茂名人民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面对采访报道组的一群记者,这位农村妇女一连串的感谢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