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8-03期 第第02版版:建设文化强市

擦亮特色品牌 壮大文化产业

——县(市、区)委书记畅谈建设文化强市

编者按: 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市的号角。各地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各地实际,积极谋划推进文化建设。社会各界人士也行动起来,为我市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 “建设文化强市——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专版,刊发各地、各单位围绕建设文化强市这一主题,谋划未来的设想以及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对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和建议。敬请关注。 高州市委书记李上林:以创建国家级历史名城为载体打造文化强市 茂名市在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确立了文化强市战略,作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基础的高州,如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提高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支撑高州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争创全省山区县(市)科学发展排头兵,是摆在我们当前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高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高州城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 (公元598年),迄今已1400多年,从唐代至民国,一直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被誉为“广东四大文教之乡”之一,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文化遗址250多处,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冼夫人一生主要活动地就在高州,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岭南第一道”潘茂名、唐代名宦高力士、清末工部左侍郞 杨颐、新中国首任中国农科院院长丁颖,以及著名画家丁衍镛等均为高州人。高州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木偶戏、山歌、版画、八音锣鼓、冼夫人庙堂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版画、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有戏曲、龙舟、舞狮等民间艺术。 早在2007年,高州提出了以创建国家级历史名城为载体,打造文化强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文化发展思路。做法是:一是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冼太文化公园首期工程,启动宝光塔、冼太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筹备工作。二是加快了荔枝文化博物馆、青少年宫、新图书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一系列文化重点工程的征地、规划设计工作。三是高州木偶戏成功申报并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出高州山歌、高州农民版画、高州八音锣鼓、年例、冼夫人铜鼓音乐和高州茄雕等37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好“高州农民版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准备。四是举办“高州荔枝文化旅游节”系列文化活动、冼太诞诞辰日纪念活动,结合每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活动月开展“高凉清风”廉政文化系列活动,开展“书香飘高凉”全民读书活动,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体验活动和群众业余读书、摄影、书画、合唱、舞蹈及各类民间文化活动等,大大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五是启动“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城市品位和社会文明程度。六是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下一阶段,高州将全力从六个方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按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建设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市第二图书馆,规划建设一个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市文化活动中心,启动青少年宫建设,在市区建设一家多厅数字电影院。逐步完善市、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文化馆、博物馆,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设施全部达标。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260家,2015年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 。“十二五”期间争取再申报1个国家级保护名录和3个省级保护名录项目;加大抢救性和维护性文物保护力度,加快宝光塔、高城冼太庙、电白郡县城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冼太文化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力争5年内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三、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重点打造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潘茂名文化、民俗文化。完善冼太文化公园建设,创建面积1000亩的宝光冼夫人文化产业园,打造一系列冼夫人品牌。继续开发冼夫人如意卡,办好冼夫人史迹展,擦亮冼夫人廉政文化品牌,打造成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加强荔枝文化建设,规划建设根子镇荔枝博物馆,以荔枝文化为依托建设高州的绿色、红色旅游线路;积极配合茂名市开展打造茂名后花园——浮山 风景名胜区工作,打造潘茂名之“行医济世”文化品牌;倾力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同时,树立和强化文艺精品意识,办好市作家、书法家、摄影家、民间艺术家等8家协会,办好 《高州文艺》杂志,精心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精品,组织重大题材的创作活动,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力求在小品、音乐、舞蹈、曲艺等方面推出一批把握时代精神,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四、加快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大力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把高州冼太庙打造成AAAA级文化旅游龙头。开拓演出市场,发挥群众性艺术团队的作用,深入基层演出,活跃文艺生活。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和建立文化经纪人制度,促进文艺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加快娱乐业发展,发展几家具有表演、健身、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档娱乐场所。添建新兴娱乐设施,扩大文化娱乐业的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水平。 五、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强演出娱乐、艺术品、影视、音像等文化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演出市场的管理。构建统一、高效、便捷的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严厉查处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指导方针进行,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进行改革;对新华书店、电影公司、大戏院等经营性的文化单位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进行改革;对粤剧团、木偶粤剧团等介乎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之间的文化单位,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方针进行改革。建立起以观众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机制。 信宜市委书记何振辉:用“硬功夫”提高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信宜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初显成效。新建成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艺创作活动百花齐放,歌曲《山里妹子》、现代粤剧 《胡土贵当官》、喜剧《傻仔福》等一批文艺文学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其中,镇隆飘色荣获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中国第二届民间飘色艺术展演金奖,并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与旅游、饮食等结合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今年上半年,信宜市实现生产总值94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第三产值增加值38.8亿元,增长14.4%;三大产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8.9:30.5:40.6调整为26.9:31.8:41.3,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教育、科技、卫生、新闻出版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打造文化强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信宜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是经济发展的 “助推器”、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可以说是正当其时,需从六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大力实施公民素质工程,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力弘扬“团结、自强、创业、进取”的信宜人精神,使之成为信宜人民永续改革发展、争当排头兵的文化内涵和力量源泉。深入开展“书香飘信宜”全民读书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信宜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逐步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确保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 (社区)文化室等文化设施到2013年全部建成并开放,到2015年要全部达标。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解决基层和农村文体 设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文化惠民工程,让基层群众活动有“中心”,学习有“书屋”,看电视用“有线”。加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加快建设一些具有信宜地方特色的标志性的文化景观,力争到2020年,在市区和市政广场一带区域规划建成信宜影剧院、工人文化中心、文化创意园等一批代表信宜文化形象的重大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重点围绕信宜文化资源特色,大力打造“南玉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等四大文化品牌。深入挖掘信宜“数得响”的可打磨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如最具魅力的巧夺天工的南玉工艺,历史遗址有凌十八故居、镇隆古城、怀乡起义旧址、谢氏抗战纪念楼等等;饮食文化有池洞 “食惯嘴”粉皮、西江“柴枪粉”、北界豆饼角等等;民俗文化有飘色、年例节、木偶戏、采茶歌、舞春牛等等;历史和文化名人有为太平天国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凌十八,以及被称为“中国风水始祖”的杨筠松、著 名教育家林砺儒、著名文艺家林元、著名作家杨干华、著名画家杨希雪等历史和当代名人等等;生态旅游文化资源有李花、粤西第一峰、天马山等等。同时,继续做好本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国家级、省级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加大对凌十八故居、镇隆古城、怀乡起义旧址、谢氏抗战纪念楼等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和开发,推进本地特色非物质文化的集中展示、传承和保护。积极繁荣文艺创作,树立“打造历史名人文化、挖掘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加强农村题材小戏创作、擦亮农村题材小戏品牌”的工作理念,积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结合信宜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本土特色,创作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有较大竞争 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四是着力培育提升文化产业。依托文化活动开展经贸交流,借助举办南玉文化节、李花文化节、农产品博览会等文化活动与旅游休闲、经贸洽谈会相结合,着力打造“南国玉都”、“三华李之乡”、“风电之乡”品牌,吸引客商前来信宜投资,推动经济文化合作,让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助燃剂”。努力构建具有信宜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深层次培育开发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特色的旅游景观,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五是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强化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职能。加大文化创新力度,注重文化服务和传播方式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传媒,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便捷地享受多种文化服务。同时,积极推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向外推介本地文化事业和产业。 六是着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杨干华文艺奖”等文化发展奖项,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进行奖励,努力营造尊重创造、尊重艺术、尊重文化工作者的良好氛围,促进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加强文化人才培训,特别是要培育一批本地文化名家、民间文化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物,为文化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吸引和鼓励优秀文化人才参与文化建设,特别要引进一批文化创作、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激发全社会开展文化创造活力。 电白县委书记李日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塑造和谐电白新形象 推进“文化强县”,电白有足够的底气:“冼夫人文化”、“海洋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文化”极具特色;电白还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也是享有盛誉的曲艺之乡、龙舟之乡。这些都为电白建设“文化强县”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电白如何切实推动文化建设,向文化资源要生产力?电白县委书记李日添从以下六方面介绍了经验和做法。 一、以文化育人为本,提高公民素质 1、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新时期电白人文精神,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加强“爱心之星”评选活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抓好 “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2、提高社科研究应用水平。加强理论武装和社会科学研究,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着力抓好 “电白炎黄文化研究”、“冼夫人文化研究”,建设好“冼夫人故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二、以文化惠民为先,完善服务体系 1、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设置。落实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镇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工资和福利待遇,保证综合文化站的工作经费,恢复综合文化站的管理职能,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和管理机制。 2、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争取达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00平方米。完善广播电视数字化、全功能传输网络建设,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建成一家多厅数字电影院,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实现人均拥有1.2册以上公共藏书。 3、鼓励民间力量发展文化。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组建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推动发展舞蹈、声乐、创作、曲艺、器乐、民间艺术等群众文艺团队。 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重点抓好冼夫人故里、冼夫人墓区、霞洞冯家村、汪氏宗祠、月朗口客家围屋、电城钟鼓楼、庄山石刻风景区、热水温泉石刻保护区的保护利用。推动海洋文化和石狗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痗 家风情博物馆、盐业生产保护展示基地、石狗文化研究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展示中心。 三、以文化创优为基,打造精彩亮点 1、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建立健全创作生产文艺精品的奖励机制和扶持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文艺名人。组织优秀文艺队伍参加各类比赛、展示活动;办好一份文艺作品报刊。 2、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好冼夫人诞辰纪念活动、端午节龙舟赛活动、春节喜庆活动以及书画大赛、歌唱大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积极扶持县粤剧团发展壮大,加强木偶戏、电白民歌等民间艺术展演。 3、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冼夫人文化、海洋文化、荔枝文化、旅游文化、龙舟文化、曲艺文化、广场文化等为重点的七大特色文化品牌。创作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加大冼夫人故里等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的建设力度。加强高脚狮舞、麒麟舞、鳌鱼舞、双凤朝阳舞、人龙舞和电白民歌等民俗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展示、传承,积极组织“非遗”名录申报工作,编写出版中小学生《电白县特色文化教材》。 四、以发展产业为重,增强发展后劲 1、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形成一批文化消费的重点设施、重点产业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积极引导民间鉴赏、民间收藏和民间工艺集合会展,打造电白黄金腊石、盘景根艺会展品牌,开展研究交流,逐步形成新兴的文化会展业。 2、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机制,构筑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查处盗版盗印、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五、以培养人才为上,提升队伍水平 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形成多层次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梯队。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网络,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六、以地域特色为贵,形成争妍局面 1、县城区:加快完成县体育馆和文化广场扩建工程,冼夫人广场(海堤)配套建设历史文化长廊,兴建电白名人艺术馆。配合环水东湾发展总体规划,建好电白县龙舟基地、红树林观光带,把水东地区建成具有电白特色的文化观光场所。以文化中心为基地,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建立文化资源保护中心。继续办好春节文化巡游、传统艺术灯会、龙舟竞赛,筹备举办电白文化节,发挥中心城区文化的辐射、示范作用。 2、山区片:以沙琅上巳文化节为载体,以汪氏宗祠、观珠沉香山自然景区、月朗口客家围屋为基地,以客家文化为内容,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3、平原片:重点开发霞洞冯家村、晏公庙狮子岭文物景区,打造新河千年荔园文化景区,扶持利用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区,推动平原片文化事业发展上新台阶。 4、沿海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景观、文化遗址以及民俗民间文化节等地方文化资源,以发展特色文化、海洋文化为主,配合环水东湾总体规划和博贺新港区建设,制订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重点加快冼夫人景区、电城钟鼓楼街区、登楼天后宫文化园、博贺痗 家民俗馆、俚人文化纪念馆、热水温泉文化展示区和旦场海盐生产体验区、爱国主义德育基地的建设,带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统稿:莫薇花 张秀丽责编:莫薇花 廖青 蔡雄梅 张秀丽供稿:莫晖 汤洪波李华斌版式:莫薇花 张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