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9版版:岁月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5-12期 第第09版版:岁月

纪念潘茂名诞辰1721周年

以潘茂名为榜样造福百姓

○梁基毅

今年5月7日(农历3月24日)是潘茂名诞辰1721周年纪念日,我们茂名人应当纪念以他的名命名的茂名县(今为茂名市)。 潘茂名以人为本、悬壶济世、殉职治病,一代名医。他的事迹《晋书》虽无,但粤西地区郡县方志多有详细记载,潘茂名是一位品德高尚,造福黎民百姓的大善人,而我们今时的茂名人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学习潘茂名,以他为榜样造福黎民百姓,是最好的纪念。 潘茂名是道德高尚的人 《茂名县志》人物志载:“潘茂名者邑之潘坡村人。晋永嘉末处士(约公元310年),莫知其生卒始末。”研究潘茂名学者认为永嘉末(310)处士,以出道一般是20岁,倒推算潘茂名出生应是晋永熙元年(公元290年)。同时,对潘茂名的卒年,约于八十岁时(即太和六年,公元371年)。潘茂名是道教养生派,修炼长生久视之术,又学医救人,应是长寿者。 历史真有潘茂名其人,出生于浮山岭下潘坡村,因其品德高尚,研制丹药,悬壶济世,扑灭瘟疫,造福黎民百姓,殉职于救治洪水瘟疫之中,所以人民爱戴,死后建庙祭祀。因他品德高尚,治病救人,逝世时人们用道家术语称他“飞升”升仙去了,因而有“仙人”之说,这是由名人文化逐渐与神仙文化相结合。其事迹撰写了《潘仙全书》(清末谭应详著)和收入《神仙通鉴》。人们都知道,神仙之说事属虚无漂渺,而潘仙则是人的神化,即以人民的心愿,后世说这样大善人,应当上天为仙。人们爱戴他以他作榜样,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所以民心所向长久不衰,民国以前的茂名县政府每年孟兰节以县主身份由衙役迎到县衙祭礼纪念他,因为茂名县是为了表彰他纪念他而得名,所以今时人们不可以数典忘祖。 潘茂名是笃信道学的神医 潘茂名与葛洪是同时期的岭南道教先驱,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著作,但从目前只能找到的郡县志和《神仙通鉴》与《潘仙全书》来分析他的道家思想。潘茂名属丹鼎派,潘茂名笃信习静虚无之说,炼丹上升之旨……其道家思想均出自“清静”、“心印”二经,他认为上药三品,即神、气、精。他强调了“神勇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三品一理妙之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化寒琼,不得则增,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这些都是道教“骨丹”理论,他们认为天地与阴阳冲和之气造成,体现在精神气三方面,精为天,气为地,神为精气之化合,即是心。心动神摇,精气散琼。反之则长寿,所以应把人体当“炉鼎”把体内精气当药物,运用神去烧炼,这样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羽化登仙。 潘茂名在观山升真观,得二位老道士指点,道学长进很快,炼丹制药更是青出于蓝又胜于蓝。他按老子说的:“一曰慈,二曰俭。慈政能勇,俭故能广……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他以慈爱之心为百姓,所以不怕苦不怕穷,勇敢地坚持。朝采药于东山,暮冼涤于鉴水,采丹田之芝,嚼琼笋之芽,餐碧柰之蕊,勤冼伐而脱凡尘。潘茂名得二位老道指点,尤其经自己苦心研究,终于炼就九转金丹,大小还魂丹,用丹药行医济世,走遍粤西,救治许多黎民百姓,民间黎其为神医。明代岭西兵备道兼高州知府置起宗诗云:“晋代闻人潘茂名,丹灶药灶炼纵横,雁行蛇窦精易理,出入二语契仙经 。”而且穷人不收钱,靠医富人的收费维持其师徒生活,他的修养达到《老子》所说:“水善万物,而不争。”只管炼丹救人,不争钱财利禄。他信仰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以其不自失能长生。所以能长久。”他对徒弟教导说:天地大自然所以能长久,在于他不为自己而生存。大自然都为人民提供一切,而我们炼丹救人只是做到一点点,因此不能自满。 潘茂名是道学的实行家 他研究重在炼丹制药,不是专门研究道家理论,故无著作遗存,但他是实行家,对《道德经》他都身体力行。例如《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不能说出来的自然规律,可以说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名可以叫得出来,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认为无是天地万物的名称,“有”是万物母体的名称。潘茂名人格品德体现《道德经》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有道的人少私寡欲,见朴抱素,专气淳和加强自身修行,做到虚宁静,不自是不自伐,这是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思想与柔弱不争共同体现了《道德经》中人生哲学的特色,这种哲理运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都有可同之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