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5-07期 第第05版版:财经新闻

国内油价扑朔迷离

本报综合消息 经过一番上涨之后,国际油价突然大跌。5月4日、5日,美国原油期货连日大幅下跌,其中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6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7.2%,由本月3日的高点86.19美元/桶跌至79.97美元/桶。这令近期国内油价是否上调更加扑朔迷离。 涨价红线已超越 4月14日,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320元/吨,此后国际油价继续攀升,截至4月27日,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率已再度超过4%。 依据规定,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率达到4%,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可以调整。廖凯舜认为,按照此前调价经验,目前4%条件已满足,5月中旬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窗口将再度打开。 油价调还是不调? “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当4%和22天的条件具备的时候,成品油价该调还是会调的。而且,现在似乎又将进入到相关企业和国家相关部门博弈的阶段。”对于市场上的这些变化,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直言,“当然,从两大油气巨头的角度看,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其实,4月底的时候,中石化财务总监王新华已经对外界表示,“如果国际油价还继续上涨的话,中石化公司将努力争取政府加快调整成品油。”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分析指出,在油价调整等多种因素带动下,4月国内CPI数据有很大可能突破2.7%并创下年内新高,而全年实现3%的通胀目标似乎困难重重。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胀因素的存在或将致使成品油价格调整暂时“搁浅”。“如果要进行油价调整的话,国家发改委可能不会过多考虑通胀因素。”崔新生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因为暂时来看,相关方面灵敏度相对较低,只会对部分用油行业造成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