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3-11期 第第07版版:破解“劳工荒”难题

茂名劳力转移:为开“荒”注入强大动力

——直击茂名东莞劳务对接招聘会

广州三大行业缺工15万、深圳大量需要制造业工人、“世界工厂”东莞缺工数十万……春节过后,有关珠三角“劳工荒”的新闻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月24日,广东省人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当前广东缺工约90万! 在“劳工荒”的背景下,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市的我市积极行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求职者就业。昨天上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东莞、茂名两市政府主办和东莞、茂名两市劳动保障(人力资源)局承办的“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月——茂名东莞劳务对接专场招聘会在市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广场举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郑朝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元强等领导出席了招聘会启动仪式。招聘会场面如何?有多少人通过此次招聘会找到了工作?企业工人缺口多大?如何破解企业“劳工荒”?本报记者深入采访应聘者、用人单位和劳动保障部门,从多角度直击“劳工荒”。 现状:我市人口700多万,农村劳动力27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潜力大 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和重大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这次招聘会是我市落实省政府统筹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关爱和服务农民工为主题的“南粤春暖行动”系列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与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及措施,在政策、资金和技能培训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倾斜。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也积极改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和完善各项公共就业服务,免费向求职者们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帮助了大量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茂名是人口大市,全市人口700多万,农村劳动力27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潜力大、压力大;东莞市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经济发达,企业多,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大。在两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东莞和茂名两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努力下,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形成了优势互补、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劳务合作关系。通过劳务合作和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将为双方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为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双赢”的结果。 现场:200家企业提供2万个岗位,3200人当场被录用 昨天上午,天寒地冻,冷风阵阵。市体育中心广场招聘会现场却是人头涌涌,热闹非凡,人们求职的热情完全盖过了寒冷的天气。上午9时,尽管招聘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但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前来求职的人员。广场入口处,树立了一块巨大的招工信息牌,本次招聘会进场的所有企业、提供的岗位、招聘人数、员工待遇等信息都清清楚楚、一览无遗。信息牌下,求职者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大家仔细地阅读招工信息,生怕看漏了任何一个好岗位,有的人还拿出笔,把自己心仪的单位、工种记录下来。 记者了解到,参加本次招聘会的企业共有200多家,其中本地企业120多家,东莞企业79家,共提供20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天进场求职的人数达到23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的有6700多人,当场被录用的有3200多人。在招聘岗位中,车工、生产工、普工等技术类工人占最多,并且是成百成千人地招,最多的一家食品公司提供1200个工作岗位。其中东莞企业提供的岗位以制造业为主,还有一些电子电工类和饮食服务类的;而本市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则较广泛,主要有商业服务、物流、金融保险、施工、设计等。 东莞:营造良好生活就业环境吸引人才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负责同志介绍说,东莞市位于深莞惠经济走廊中段,是产业配套完善的制造名城。全市拥有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约50万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年均速度超过18%,2009年该市生产总值达到3700多亿元。东莞发展迅速的经济,实力雄厚的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广大新莞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对于来莞就业的新莞人,东莞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爱。为了给来莞就业的新莞人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该市每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免费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大力推进“新莞人培训工程”,积极发展民办学校,搭建广阔的技能提升平台;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覆盖全市各社区(村)的医疗卫生网络,加强社会保障;推进新莞人公寓建设,大部分企业也建有宿舍,切实解决居住问题;制定实行积分制接收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有效解决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建成37个现代新型社区,制定了相对宽松的企业人才入户政策,解决新莞人入户问题。 企业:以前是人求我,现在是我求人 在本次招聘会上,东莞的许多大企业大公司都派出专人前来招聘,其中不乏知名企业。面对前来咨询的求职者,招聘人员都是满脸笑容、极尽全力地游说,希望求职者能立即报名填表,快速上岗。 在东莞理文集团的招聘摊位前,人力资源部的陈先生数了数手中的报名表,有些苦恼地说:“前来咨询的人是不少,但真正愿意马上去厂里工作的只有8、9个,今年招工真是难啊。”趁他工作间隙,记者和他攀谈起来。据他介绍,目前公司普工缺口约两三百人。春节后,在人力资源部工作的他几乎每天都到全省各地招聘会、招聘点设点招人,或是上网发布招聘信息,或是派发招聘传单,总之是动用一切方法招人。几天前,在得知茂名将举办招聘会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希望在茂名这个劳动力输出大市能多招些人去公司工作。 提起今年的“劳工荒”,在人力部门工作多年的他无奈地说:“以前是人求我,现在是我求人。”以前招人要问文化程度、身高、年龄,还要经过考试。四五十个应聘者,最后能留下一半人就不错了。而现在,只要有身份证,基本上不是伤残的都可以。 据陈先生介绍,“用工难”、“招工难”的现象在东莞的加工制造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且大都缺的是车间普工、技工,管理类、文员类需求量不大。至于“劳工荒”出现的原因,他说,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工厂停工,有的还要裁员,被辞退的主要是车间普工。今年经济回暖,订单充足,需要大量工人,而之前被辞退的工人基本上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因此短时间内很难招到大量工人。此外,随着长三角及西部城市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求职者开始“就近择业”,珠三角地区很难延续往日对务工人员的那种强劲吸引力。 在“用工难”的情况下,各大企业各出奇招,希望招到更多的工人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为了缓解“劳工荒”,许多企业通过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限制,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等方法来吸引求职者。如这次来茂名招聘的企业普工待遇普遍在1500元以上,这比去年普遍1300元的标准上调了不少。另外,以前许多企业只招熟手或年龄在18至35岁的工人,今年熟手、生手都招,年龄条件也放宽至50岁以内,甚至还有企业对介绍工人进厂的中间人给予现金奖励,以期望抢到更多人才。 求职者:以前企业挑我,如今我挑企业 相对于用工者的着急无奈,这次招聘会的求职者显得前所未有地轻松惬意:去应聘,用工企业基本上是不挑不拣,来者俱收,而且应聘者可以理直气壮地询问工资、待遇,稍不如意就扬长而去。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不少求职者说:“以前都是工厂挑我们,现在我们也要挑一挑工厂。”今年37岁的罗先生是高州人,以前他曾经在中山的工厂做过普工。春节前,他辞去中山的工作回到家乡,打算在家乡找份工作。像他这样有经验的熟手工人是本次招聘会众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经过再三对比挑选,最终他选择了茂名本地的一家制造企业。虽说工资也是1500元左右,但能离家更近。 和罗先生一样,选择就近就业的求职者不在少数。招聘会上,本地企业似乎更受青睐。中午12时许了,不少外地企业摊位已经撤点走人了,一些本地企业摊位前还围了许多求职者咨询报名。位于电白的一家食品企业准备扩大生产线,需要大量招人。一个上午时间,该公司摊位就有数百人前来咨询,达成就业意向的有近百人。这个成绩令其他外地招工企业羡慕不已。 业内人士称,求职者“就近择业”也是珠三角“用工难”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做车间普工。在招聘会上,有不少即将毕业的技术学校学生来找工作。小梅和小英是财会专业的同班同学,她们期望能找对口的工作,但一直没有找到。记者询问她们愿不愿意做普工,她们都摇摇头:“工资再高,我也不会做普工。”她们的想法代表了不少‘80后’、‘90后’新生代打工者的择业观。东莞一家制衣公司人事招聘部门的吴小姐表示,随着农民工群体的结构更新换代,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打工族更关注薪金高低、企业前途、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生活品质、自由度等,大都不愿意做流水线上的普工。况且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大多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养家糊口的压力也远没有父辈大,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不愿做普工,爱跳槽也是新生代打工者的一大特点。不少年轻打工一族甚至几个月就换一份工。有业内人士称,从这个角度来看,珠三角春节过后的“劳工荒”,相当程度上并不十分急迫,很多工厂只是在为接下来的几个月做人才储备 。“一般的工厂,人员流动性在20%左右,招进来100个人,过几个月要走20个人。而情况不妙的工厂,流动性最高能到50%~60%。换句话说,一个500人能维持正常运转的工厂,就得招1000人,多招的人是储备。” 本报记者文华春 梁爽 通讯员江允武车子强 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