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2-26期 第第02版版:要闻/时评

帮父母“偷菜”孝敬新时代下的变异表达

○盛克选

家住武昌中南路的初二学生王明 (化名),寒假期间为了让妈妈多休息,担负起帮妈妈偷菜的重任,长期泡在网上帮妈妈偷菜。面对父亲的批评,小王理直气壮地说,寒假帮助妈妈偷菜是为了尽孝心。(据2月24日《武汉晚报》)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父母以外的其它老人,在教育、爱护自己的小辈时,还应该关心那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小孩。“尊老爱幼”是一种传统美德,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尊老爱幼”已经成为社会角色中无可回避的责任和担当 。“伸出一只手,送上一句话”,简单而朴实,足以传递一份温暖和责任。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所追求的满足也逐步发生了变化,而一种“另类”的孝敬,让我感到云山雾罩。 在湖北,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每天24小时开电脑,时不时上网偷菜,这一细节被父亲发现,经多日观察得知,小王每天不仅自己偷菜,同时担负父母的种菜、收菜、偷菜工作。由于担心小王长期玩游戏影响学习,父亲对他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小王却对父亲解释:寒假期间也不能帮助家人干别的,帮家人种菜、收菜、偷菜也是孝敬长辈的一种形式。据了解,小王的爸爸妈妈平时就喜欢上开心网,每天都在玩网上种菜、收菜、偷菜。为了把任务完成好,小王还展示了一张偷菜单,哪个好友的菜几点几分成熟,都记录在单子上,然后按时刻表随时提醒自己及时偷菜。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资源共享。网民参与风靡已久的“偷菜”活动似乎也从来没有停歇,究竟能“偷”来什么,没人能够解释。虽然年前,已经把“偷菜”改为“摘菜”,但似乎也没有起到任何意义。现实中,孩子自制“菜单”帮父母网游,绝不只是一个个例。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的“标尺”,在生活中作出的应该是一种良性的表率,而非反面典型。新闻中,家长对小孩的行为仅仅只是一个批评,而不是禁止,从侧面表示了孩子帮父母偷菜的容许。在此,我不想对“偷菜”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做过多的解释,也不愿对“偷菜”是否妥当作出评价。让我疑惑的是,本来,“偷菜”与“孝敬”扯不上关系;但而今,帮家人种菜、收菜、偷菜却成了孝敬长辈的一种形式,也算是时代多元化的孝敬多样化吧。 相比之下,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平心而论,诸如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在“自制菜单帮父母偷菜”与 “子路翻山越岭借米”之间,两种不同的孝敬方式,构造了不同的价值对比。处于不同的时代,无论是父母还是小辈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两者并行不悖。两种不同的德育,在不同的时代,做出了对“孝敬长辈”不同的诠释。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传统的美德,在“偷菜”式的孝敬中,取而代之的是漠然和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