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1-07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信宜市以旅游业助推新农村建设

本报讯 近年来,信宜市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旅游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双赢”的局面。2009年1—10月,该市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量达到11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2亿元,门票收入53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8%、66.0%和1.9%;直接安置景区农民就业4000多人,带动周边农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25000人,天马山、西江温泉、大仁山等景区周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同比增长7.5%。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信宜市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近年来,该市累计投资3200多万元,新建或改造升级洪冠云丽段、池洞东安甲门峡段、大成大雾岭段等旅游公路48.4公里,全部铺筑硬底化路面,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设景区配套用水工程,不仅改变了景区景点的硬件环境,而且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受群众欢迎。 延伸旅游产业链,为农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信宜市积极延伸旅游产业链,引导景区农民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在发展旅游业中寻找就业机会。鼓励企业直接在景区招聘员工、创造大批就业岗位,实现了一大批农村劳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在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的过程中,景区周边农民也找到了就业机会。据统计,该市各大景区所在地长年从事商铺、旅店、餐饮、照相、炒茶、工艺品制作等服务项目的村民达10000多人,最高峰时达13000人。 大力发展“农家乐”,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在旅游经济的刺激下,景区农民纷纷走向市场,建餐馆、办旅店、开商铺、搞运输,兴办“农家乐”,大部分农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财之道。如该市北界镇200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十一”黄金周期间,天马山至西江温泉景区沿线的农家饭庄天天爆满,每天最高营业额达40000元。天马山景区所在的旺将村2005年前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000元。 开发地方旅游特色产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信宜市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土特产品,景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目前,该市已有9种农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2种农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有3种农作物获广东省原产地登记;“信乡牌优质米”、“信宜三华李”、“信宜怀乡鸡”、“信宜凼仔鱼”等多种特色农产品获国家工商局品牌注册;大成妹山楂、大雾岭山茶等正进行品牌注册申请。旅游业的兴旺带来了到信宜旅游人数的大增,也促使土特产品产量不断增大,品质进一步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9年,该市优质稻面积达到34万亩、凼仔鱼养殖3705亩、三华李产量1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5.9%、26.2%。 强化旅游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信宜市把强化景区农民旅游业务培训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文明景区、和谐景区。该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积极组织农民学习环境卫生、礼节礼仪、科学种养等方面的知识。近年来,共举办20多次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对景区内的5600多名农民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景区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景区农民正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 (杨新华 汤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