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岁月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1-04期 第第07版版:岁月

母亲的粉蒸肉

傅映平

粉蒸肉,四川人叫“渣肉”,在我们湖南老家,一般叫它“敷子肉”,大概是取肉上敷了一层粉的意思。关于粉蒸肉的起源,众说纷纭,我却固执地把它当作我的家乡菜。大概是因为童年里关于粉蒸肉的记忆太深刻了吧。粉蒸肉肥而不腻,入口绵软,确实美味,但尝遍各地的粉蒸肉,还是觉得母亲做的最好吃。 幼时家贫,平日难得吃到荤腥,特别盼望过年。临近年关,母亲会做上一大盆粉蒸肉,用青花大瓷盆盛着,放在家里的大橱柜里。做粉蒸肉的工序并不简单。预备做粉蒸肉的那天早上,母亲要赶早去镇上买回两斤上好的带皮五花肉,将它切成厚薄适中的肉片。肉片不能太厚,厚了难以蒸透,薄了又没有嚼头。肉片切好后,要在肉片上细细摸上一层盐,再放上酱油、味精腌上个把钟头。做粉蒸肉的蒸粉也很讲究,先把米炒熟,放在石磨上碾成细粒状,然后拌上五香粉、桂皮粉等香料备用。肉片腌好后,把粉倒进肉片里拌合,直到每块肉上都裹了一层厚厚的粉,才放入蒸笼或木甑里用火蒸。刚出笼的粉蒸肉香气四溢,是最美味的,肥而不腻,松软可口,清爽宜人。 因为冬天天气寒冷,母亲做好的粉蒸肉往往放上十来天也不会坏。早上起来热米饭的时候,母亲就会拿小碗盛出来一些,放在米饭上蒸得透透的。上面是厚薄适中的五花肉,裹着金黄的一层粉,香味浓郁;下面常以老藕做底,粉糯而清香。那真是看了就让人食指大动。吃饭的时候,我就着一碟自家腌的酸豆豉,或者外婆腌的豆腐乳,往往能吃下两大碗饭,那滋味,没法说。 小孩子总是嘴馋,吃了还想吃。放粉蒸肉的大橱柜很高,我往往趁母亲不在家的时候,拿椅子垫在脚下,爬上柜子偷偷吃几块。那粉蒸肉虽然是冷的,但别有一番嚼头,令我回味无穷。在那时的我看来,再没有什么山珍海味能比得上那几块粉蒸肉了。 可惜的是,我家的石磨早不见踪影了。现在母亲做粉蒸肉,都是买现成的蒸粉,做上那么小小的一盘。我真怀念那用青花大瓷盆装的大碗粉蒸肉。我想,我很难再吃到那么纯正的粉蒸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