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12-12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信宜小小竹编创汇大

本报记者 关若霜 一条条细长的竹篾,在心灵手巧的信宜人手中变换成花色品种繁多的竹器工艺品,主要有花篮系列、彩篮系列、飞碟系列、书箱系列、圣诞系列等,近万个品种。这些竹器品的形状五花八门,有飞鸟、家禽、鸳鸯、蝴蝶造型的,也有花卉、灯塔造型的等等,琳琅满目,不胜枚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宜市竹器工艺品产值以平均每年44.9%的增幅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产业链。产品主要出口美洲、欧洲、亚洲、澳洲、南非等国家及地区,年产值超1.8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竹器工艺品出口生产基地。 竹林资源丰富 产业优势明显 信宜市属典型的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山区竹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市30万公顷的土地就有20多万公顷的山地,大部分山地生长有可供编织的竹藤芒等。全市有竹子资源40多万亩,其中主要用于搞竹器编织的粉单竹就有35万多亩。一直以来,信宜市群众都有用竹藤编织习惯,早期主要是编织一些竹筐、竹箕等农用工具。竹器规模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后,信宜市的竹编产品逐渐得到国际贸易界的关注,产品远销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以来,信宜市竹器工艺品产值年均增长44.9%,比同期其他工业增长速度快一倍。目前,竹器编织业已成为信宜市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全市竹器编织企业发展到97家,竹器编织联结千家万户,覆盖全市19个镇(街道),成为信宜市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可靠的保障和稳固的支撑。 生产规模大 产品品种多 经过多年的发展,信宜市的竹器编织业发生了两大飞跃。第一大飞跃是竹器生产由原来的以农民零星加工为主,发展成为现在的面向国际市场,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生产经营为主。公司从国外客户手中接到订单后,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再由公司进行收购、深加工、包装出口,实行产业化经营。目前上规模的竹器编织企业有30家,形成了永昌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丫河竹器厂等一批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有一定规模的出口型企业。如信宜市明雄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出口权和自主设计队伍的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形式经营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竹、芒、藤、柳、草、木、铁、塑胶等材料的工艺品及其相关的配套产品,产品获得设计专利并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生产基地覆盖多个乡镇,受惠的农民达到2万多人。第二大飞跃是竹器生产已由单一的竹编发展到以竹芒藤为原料,开发出竹藤、竹木、竹芒、藤铁、竹铁混合编织等系列。编织、绘画、印染多种工艺协调发展,产品既有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竹编产品的品种有了重大突破,发展到日常用品、玩具、艺术观赏品等一系列品种,种类繁多,规模齐全。 其用途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到用具与欣赏并重,大部分为欣赏工艺品。 产业化程度高 带动能力强 在经营模式上,信宜市的竹器编织业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独家经营、合股运作经营、公司与农户联营等多方面发展;以大企业为主导,以外销出口为带动,集体、外资、私营全方位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信宜市竹编业务在国内延伸到广西、江西、福建、山东、安徽、海南等地区,在国外远销美、英、德、法、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编织业的发展,带动了信宜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群众奔康致富的步伐。信宜市19个乡镇(街道)均有群众从事竹器编织业,不少群众靠竹编生产先富起来,一幢幢农家小洋楼拔地而起,成为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素有“竹器之乡”美誉的怀乡镇,竹编年总产值就达5000多万美元,全镇68%的农民常年从事竹编生产,竹器编织一项年均人收入17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