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4版版:关注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12-10期 第第14版版:关注

房子与事业 爱情幸福

现在还有什么能比房子更能牵动人心的呢?近期,一部普通的都市情感剧 《蜗居》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剧中买房引发的事件激起了人们的讨论和感慨,原因在于人们实现 “家”的梦想时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住房成了不少人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这与事业的发展、爱情的甜蜜、幸福的生活紧密相关? 房子与事业 《蜗居》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剧中主人公为能在上海立足发展所经历的那份辛酸、欲哭无泪的感觉,牵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勾起了大学毕业生对 “大城市, 走还是留” 的思考。就业, 到底是该选择机会多压力大的一线大城市,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 “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青睐。而有些本已生活在大城市的青年人,也有 “回乡”的打算。 不断努力奋斗, 考上所好大学,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里谋得一个职位,这是很多人眼中成功的标志。张军五年前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留在广州,并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之后他开始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如今已经结婚的他, 还在租房子。为了能在广州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他省吃俭用。“负担确 实很重,我和妻 子的工 资收入,加上 双方父母的积蓄才刚够一套房子的首期,如果算上月供,生活质量真是不敢想象。”最近,张军回老家茂名看望父母,发现原来的同学不少都过上了有房有车的惬意生活,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有研究表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城市问题与压力出现时,会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大学毕业生由原来的大城市情结到如今务实地转战中小城市,也符合这样的社会理论。大学生出现回流中小城市的现象,一方面是大城市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归属感不强。另一方面,中小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给大学生更多的优惠政策也成为吸引他们的原因。 房子与爱情 一部 《蜗居》反映了现实生活人们对爱情与房子的选择的问题,的确很多人很现实地将结婚目标瞄准了房子,但这似乎与中国古代传统的爱情观念相背离,难道当今社会真的已经到了没有物质生活就没有真爱了吗?从电视到现实,人们究竟在爱情中求生存,还是在生存中求爱情。 28岁的刘宇是深圳某超市的员工,年初刚和谈了六年恋爱的女友分手。说到分手的原因,他自嘲说 : “谁叫我是个没房没车的男人呢?”刘宇的女友比他小三岁,两人感情其实一直不错,但女友的父母不大看得上出身农村没有任何背景的他,一直都反对女儿的这段感情。 他说,去年女友过25岁生日时,女友的父母向他们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马上买房结婚,要么马上分手 。 “我爸妈都是农民,我一个月的工资不到1500元,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最终,女友不堪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选择了和他分手 。 “听说她上个月结婚了,嫁的男人有房有车。”刘宇无奈地说。 24岁的李丽是茂名市某医院的护士,男友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两人谈恋爱已有四年了,感情相当稳定。李丽的家人也希望她能找到一个有钱的人家,但她并不为此所动,而是用幸福的生活让家人慢慢默许了这段恋情。 李丽说 : “人活在这个 世界上,为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 并不是一套房这么 简单。 即便给我 一套豪宅,让我天天对着 一个自己并不 喜欢的人,我这辈 子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如今 李丽与男友已步入婚姻的殿堂,虽然两人在未来还有很长一 段路要走,但自认找到爱情 真谛的她 不会比任何人过得差,或许只有 “同 甘共苦”过,爱情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长长久久。 房子与幸福 国内某网站 发起的一项网友投票吸引了36万名网友,结果显示八 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其中69.9%的人认为幸福的家庭一定该有至少一套房;10.5%的人表示 “不仅该有,至少85平米以上”;只有10.0%的人认为 “房子和幸福无关”。 “大城市的热闹和 繁华是别 人的,和自己无关。”曾经做 了一年 “北漂”的马小雨 谈起那段 经历感触很深,“在北京有高档的消费场所,有最新的潮流服饰,有丰富的 文化 生活。但是那些都和我没关系。我 住在 阴暗的地下室里,每天骑着自行车 在城市里奔波,没有亲人、朋友,渺 小到只 有自己还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 在成功之前,我们基本无法享 受到大城市的各种特有资源。” 最后,马小雨放弃了最初的选择回到了家乡。今年,她顺利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 。 “在这里我的幸福感会更多一些吧。有让人羡慕的职业,父母的疼爱,因为吃住都在家里,工资足够让自己过着很舒服的生活。”马小雨说。 专家:买房子不应透支生活 所有想要 买房想要换房的都市白领,到底是猫腰做奴 才还是 站直了做个人,这道选择题您要做得慎重,小心为了房子背上沉重的蜗 牛壳, 小心为了房子过上窝囊的 ‘蜗居’生活。 知名的房地产专家贾卧龙认为,买房子的确是件幸福的事,但是如果为了房子透支后半辈子的幸福就不是件划算的事情了,买房是一种消费行为,而不该是透支生活的恶性行为。因此买房前应该全面估量个人现有资产和 支付能力,选择适宜房价水平的房子,选择适合的还贷方式,合理的家庭支付比例是每月房 贷支出不应 超过家庭 收入的25%,否则就要影响到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 (见习记者 崔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