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4版版:专题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11-20期 第第04版版:专题

我市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市政协今年工作安排和全委会议、主席会议的部署,在七届三次会议之后,市政协确定了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议政专题,成立议政专题组。7月中旬,专题组讨论确定议政调研方案,紧接着在8月和9月份,开展了近两个月时间的调查研究,先后赴阳江、清远等地学习考察,还分别到我市经贸局、中小企业局、金融服务办、工商联、投资服务中心和化州市,召开专题座谈会,与有关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民营企业家座谈了解情况、交换意见、探讨办法。我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作用日益突出,为我市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兄弟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优化投资服务环境,使我市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 (一)经济总量迅速增大,贡献份额日渐提高。 据统计,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605.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7%,比上年增长10.8%;上缴税金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全部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从业人数56.6万人,比上年增长9.0%,为我市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贡献。主要表现有:一是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增长较快。2008年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1008家,注册资金76205万元;个体工商户16265户,注册资金32530万元。至2008年底,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发展到8144家,注册资金708441万元;个体工商户189927户,注册资金391250万元。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2008年底我市有民营出口企业346家,新增84家,民营企业出口2.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8.0%,同比增长54.0%;进口1.5亿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60.0%,增长37.0%。三是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较快。2008年完成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90.9亿元,同比增长21.2%。四是小型工业增长较快。2008年,全市小型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17.8%,比大型工业增长快15.9个百分点。 (二)经营领域逐步拓宽,特色支柱产业具有一定优势。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几乎涉足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由过去主要从事商业、餐饮、运输等传统行业向工业、商贸、交通、社会服务等多个行业全面发展,特别在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已延伸到中介、保险、信息、咨询、旅游、教育、医药等新领域。 (三)科技创新受到重视,市场竞争能力有所增强。 近年来,我市部分民营企业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先后有72家民营企业分别与北京、上海、广州等16所(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引进科技成果112项,其中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有13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9项,个别企业开发的产品达到较高技术水平,“汉山”锁业、“生命一号”、“擎海”钓鱼杆等一些知名品牌崛起。其中“汉山”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此外还有广东省著名商标24个,名牌产品(工业类)14个。到2008年底,全市有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7家,超5000万元的15家,超1000万元的43家。 (四)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运作手段,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市直已经公开拍卖或协议转让产权的29家国有或者集体企业,其资产退出的承接者主要是民营企业或个人,由民间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资本达9.7亿元,既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等难题,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质企业少,发展方式粗放。从产业结构看,民营企业中从事电子信息、光电、通讯等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不多,从事石油化工和乙烯后加工等优势产业的企业也偏少,龙头企业和国家、省级知名品牌更少。从产品结构看,资源型、一般性的初级加工企业占多数,产品同构化、低层次过度竞争现象还比较严重,企业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从企业组织化程度看,企业间协助配合较差,分工协作格局还没真正形成,企业单打独斗的多、抱团发展的少。从企业管理看,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时俱进意识和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发展经济能力不够强,企业管理缺乏高素质人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二)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干部作风还需转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多个文件,如《茂名市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茂名市招商引资优惠试行办法》、《关于努力改善我市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意见》等,但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和单位行动迟缓,“慢、拖、扣”现象突出,上面热、下面冷,好政策难以落实,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配置水平不高,整体上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还是不够,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非常突出。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有些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吃拿卡要”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认识存在偏差,企业权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个别地方和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不全面,在招商引资中“只想着招女婿,忽视了养儿子”,存在重引进轻服务、重数量轻效益、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等问题。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纠纷处理不够重视,对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问题不容忽视,破坏企业财产和生产经营情况屡有所闻,企业家们普遍对安全心存顾虑。社会中介服务渠道不畅,培训、信息、咨询、技术、融资服务和税务代理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民营企业与大中型国有企业相比,地位不等、待遇不公,处于弱势,要想获得技术、信息、资金方面的支持存在困难。 三、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增强企业竞争力。 1、做好园区规划。引导企业集群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以县(市、区)为单位规划民营经济产业的发展布局,确定不同层次城镇民营企业聚集区的适度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发挥规模效益;引导企业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协作,推动民营企业融入社会化生产协作体系,特别是融入以茂名石化公司为核心的茂名现代石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茂名石化工业园区、博贺新港区、河西工业城和产业转移园建设,以省政府授予我市白云江高(电白)、东莞大朗(信宜)和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契机,探索有效合作发展形式,采取以商建园、以园引商的建园思维模式,搭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民营企业聚集发展的平台。 2、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工业立市、农业稳市、三产旺市”的发展战略,扭转我市“工业强而不大、农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既不大也不强”的落后局面,积极发展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民营企业,明确产业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确立优势主导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石化产业,支持茂名石化20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扩建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国家火炬计划茂名石化产业基地”,鼓励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加工和精细化工。做强农业产业,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优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吸收民间资本开发休闲旅游服务和港口铁路物流产业。重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风险防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培育重点企业。扶持发展更多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推动参与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开发,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发展更多的外向型出口创汇企业,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引导获权企业不断扩大产品出口,帮助落实应得出口退税。扶持发展更多的名优企业,推进品牌建设,制定具体奖励政策,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创名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加大培优扶强工作力度,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采取控股、参股、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上创业板和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加速扩张,尽快发展成有市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我市民营企业“众星捧月”新局面。 4、提高企业素质。充分发挥市工商联、商会、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团体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种面向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民间交流活动。联合高校开展企业经理人员培训。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少数业主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违法犯罪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我市民营企业的整体声誉。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支持企业提高人才待遇外,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表彰奖励,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兴企的良好氛围。 (二)整肃政务风气,改善发展软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扩大《茂名市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茂名市招商引资优惠试行办法》的适用范围,督促落实到位,使民营企业充分受惠。2、清理涉企收费,公开项目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摊派、乱收费。3、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执行力。4、规范涉企检查,建立健全知会制度、备案制度、审计制度。5、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落实保护投资的有关政策,严肃处理各种破坏经济发展行为。建立市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联系会议制度,健全民营企业协调管理机构,设立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加大对涉及民营企业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积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广辟办法路径,解决融资难等阻碍企业发展“瓶颈”问题。 1、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去年以来,国家和省出台了系列政策,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国家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准入领域、税收和信贷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紧缺问题。对此,我市有关部门应急企业所急,积极承接这些利好政策,主动出击,尽我所能,为民营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2、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依托市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平台,民营企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互相配合,全面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维护金融债权,打击逃废债。加强与省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的联系与沟通,筹组市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并争取列入全省再担保体系建设的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搞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充分发挥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中的重要作用。完善2006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意见》,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成绩显著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奖励和贷款风险补偿。 3、保障工业用地、用水、用电。建立土地储备中心,克服过去“有项目才征地”的做法,改变“有项目没土地”的尴尬局面。做好工业用地计划,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内高标准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通天然气等,节减企业投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4、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7个配套文件,抓紧制订实施我市“双转移”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民营企业提供合格充足人力资源。 (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撑。 1、完善适应企业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综合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市场开拓、技术援助、企业管理、法律服务、人才培训、劳动就业、投资融资等服务。 2、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发挥科技行政部门和科技协会作用,推动科技应用研究社会化、市场化,增强技术扶持能力。 3、构建信息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利用我市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服务中心传播途径,集中收集、整理、分类、发布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综合反映国内外市场供求情况,为我市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服务。 4、健全中介机构发展机制。鼓励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进入茂名发展,加大会计、审计、法律、认证、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相关服务。鼓励各类市场交易中介的发展,推进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分离,确立其独立地位。依托特色行业与产品培育新型行业协会,提高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上主要综合了专题组同志的一些代表性观点,供市委、市政府参考,希望能对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有所助益。 (作者是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