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10-08期 第第02版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茂名建市50周年

居港数十载仍情系故土,投资家乡捐助公益事业超过一亿元,家乡人民从他身上深深体会到了——

“投资家乡第一人”的家国情怀

茂名是粤西著名的侨乡,海外 “三胞”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虽然,我们的海内外同胞离乡别井,但他们对故乡和亲人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时刻不忘支持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在茂名建市50周年之际,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一位情系祖国、得高望重,曾大力投资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江可伯老先生。到2008年止,江可伯已投资建乡及捐赠家乡公益事业总计一亿多元。他热心公益的行为,受到家乡人民的赞扬,为海内外乡亲所传颂。他先后被授予广东省“突出贡献”奖、南粤“慈善之星”奖和广东省“慈善人物”奖。 儒商风范 回报家乡 现年83岁的江可伯,是高州市大井镇青山村委会霞降村人,他童年在家乡生活,家境清贫,深知贫困人家的疾苦。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从香港逃难回乡,就读高州中学,耳闻目睹中国被侵略、高州城被轰炸的惨况。从此,更激发了他振兴祖国的爱国情怀。1949年,江可伯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深造,获美国威士丁堡大学法学士、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士。后回到香港经商,30多年来其生意兴隆,事业成就卓越,成为同乡营商的佼佼者,与此同时,江可伯不忘支持家乡建设。 1986年6月29日,江可伯投资65万美元发展深圳高州办事处丝绸制衣厂项目,采用他全出资,由办事处协助,亏由他负责,盈利的10%归高州办事处的方案经营。 1986年10月初,他投资65万美元建茂名锑白粉厂,收益90%归茂名,另外10%也用作家乡公益。这是茂名引进外资的首个项目,江可伯则成为投资茂名建设第一人。 1987年12月,他投资50万美元兴建茂名华侨宾馆。 1988年3月,江可伯受时任茂名市长黄光才的邀请,回到阔别四十载的故乡。当即捐赠45万元建家乡青山小学、20万元赠青山村委会办果场、30万元修桥。 1991年12月,独资投入250万美元兴建茂名安达大厦。 1993年,江可伯因投资500多万美元和捐赠公益事业100多万美元,被茂名市人大授予首届“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1995年,他在家乡大井镇和南塘镇宜果的7200亩荒山投资3500万建瑞英果场,绿化家乡,待果树成林投产后全部送给当地村委会和村民。 …… 到去年为止,江可伯已在家乡投资办企业8000多万元。由于他满怀爱国情,率先回国投资,带动了港澳和旅居外国许多同乡回国回乡投资建设祖国。 扶贫助学 仁风仁德 江可伯既重民族义,又念故乡情,他还时刻关爱着家乡的弱势群体。在他事业有成之初,便开始热心公益事业。 1996年,当茂名市扶贫基金会成立时,现任香港安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江可伯当即捐赠了20万元,次年再捐赠10万元,从此成立了市扶贫基金会江可伯慈善基金。与此同时,他积极发动亲戚朋友为我市扶贫基金捐款。2006年,江先生携夫人回到故乡,了解到茂名市扶贫基金运作一流,他再一次慷慨解囊,把座落在茂名市区迎宾路价值约3000万元的安达大厦捐赠给我市扶贫基金会,作为江可伯慈善基金物业,租金收益用于扶贫慈善事业。到目前为止,他共捐赠给扶贫基金3082万元。 去年是第11年发放江可伯慈善基金扶贫款,市扶贫促进会在大井镇青山村委会举行了简朴的发放仪式,为10户特困户发放了1万元的扶贫善款。49岁的李志庆是角坑村人,家里有6口人,妻子从1980年开始就患上心脏病,家里全靠他养蚕和种植香蕉维持生计,经常要靠亲戚接济。今年江可伯慈善基金第二次为他发放了1000元的扶贫款,让他很感动。 江可伯为了家乡慈善事业不辞劳苦,他回到香港后,又发动亲友捐赠47万元作为扶贫基金。更令人感动的是,江可伯82寿辰时,亲友向他祝寿的2万元礼金,他也捐给了扶贫基金。在他的带动下,2008年市扶贫基金达到4700多万元,增益收入达270多万元,用于以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为主的全市扶贫事业。 此外,江可伯最关心青少年读书,认为国家富强在于教育,孩子们成才在于读书,他到高州中学,见母校缺体育馆装修资金,便捐了300万元;了解到大井中学缺礼堂,便捐了200万元建江茂堂礼堂;了解到大井镇缺文化中心,又捐250万元建江可伯文化中心;了解到信宜教育城,规模大,造价廉,他再捐200万元建瑞英教学楼;对信宜和高州二地的侨心助学,每处每年捐60万元。去年,此项助学受惠学子达945人。其中,信宜市北界镇农村青年潘子健,去年高考以673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市农村考生第1名,被北京大学录取,荣获一等奖,他在领奖台上说:“我今天领到的奖学金,无疑是雪中送炭。我要学好本领,回报培育我的土地和辛勤劳作的人民。”今年,江可伯还捐赠7万元给茂名晚报作为小记者助学培训经费。 爱心助残 惠及老幼 江可伯先生不仅对家乡仁德为怀、扶贫助学,还于去年开展了多项助残活动。 去年由江可伯慈善基金开支9.6万元,在7月底为16名大腿截肢的残疾人安装假肢,使他们扔掉了拐杖,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并参加社会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安装了假肢的残疾人中,最小的16岁,最大的53岁。他们大部分来自贫困家庭,一直以来,他们都渴望像正常人一样迈着轻快的脚步自由行走。如今,他们每人都安装了假肢,解决了走路难、出门难的问题,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家庭减轻了负担。 除捐赠假肢外,茂名市扶贫促进会江可伯慈善基金去年又捐赠10万元,为农村生活比较困难的50名多指儿童 (其中电白县35名,茂港区15名)免费矫形,使他们走出“缺陷”的阴影,与正常孩子一样,拥有完美的双手双脚,为以后升学、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此项活动,从去年7月21日开始分批进行,在8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一批儿童术后第3天接受检查时,记者看到其中有一对来自茂港区七迳镇的多指兄妹,作了矫正手术后,情况良好。据悉,哥哥今年14岁,左右脚都有6个脚趾;妹妹今年11岁,左手有6个手指。其父母说:“儿子因左右脚都有6个脚趾,一年四季只能穿大头凉鞋和拖鞋。女儿也因为怕别人耻笑,也经常把手放入裤袋里。现在儿女切除了多余的脚趾手指,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政府和江可伯先生。” 与此同时,江可伯还捐赠50万元为农村双目失明的贫困户做晶体植入复明手术。据了解,“光明行动”慈善活动,是市扶贫促进会江可伯慈善基金根据“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举办慈善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开展的慈善项目,无偿帮助农村因患白内障导致失明的特困老人。到今年4月30日,最后一批受助特困老人已经康复出院。此次启动的“光明行动”已成功为30名失明特困老人免费做了复明手术。当江可伯看到茂名日报报道失明特困老人术后的情况时,他觉得老人看不见真的很可怜,现在这些老人都能重见光明,重新生活,他说“帮得有价值,我很开心。” 德泽故乡 百年传颂 江可伯虽然身居香港,但他本着一颗仁爱的慈善之心,对公益慈善事业身体力行,既出钱又出力。他的种种善举,让香港同乡和家乡戚友称他为“好好先生”。在国内,人们称其为“儒商”“、大善人”。孔夫子曰:“君子好财,取之有道。”江可伯一直信奉儒家思想,时刻紧记取之社会,回报社会,做个仁爱的商人。他的为人品德境界已达到古人说的“止于至善”,着实令人敬佩。 原茂名市外事侨务办主任,与江可伯相识20多年的梁基毅老先生告诉记者:“江先生为人随和善良,一直传承中华文化的仁爱思想,有慈善为怀的美德,而且孜孜不倦地行善积德。每当我拿着他捐赠公益事业的报道给他看时,他总是笑着说 ‘低调点,慈善是不需要回报的。’” 平日,江可伯常说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近日,他在电话上再次讲起了这句人生格言的涵义与期望:“人在福中要知福,还要爱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自己幸福之余,要想到还有许多人缺少幸福,要有仁爱之心,关爱天下的人,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再造幸福。我希望海内外同胞都能为茂名的建设做贡献,做到知福、惜福,再为茂名人造福。” 江可伯从1986年成为茂名市投资家乡第一人后,至目前累计在茂名投资8000多万元,慈善捐资7000多万元。当2007年1月5日,江可伯将他位于茂名市区繁荣地段、时值3000多万元的安达大厦,捐赠给茂名市扶贫促进会、设立江可伯慈善基金,用于茂名市扶贫慈善公益事业时,他的这一善举得到茂名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高度赞誉,成为我市华侨港澳同胞捐赠公益事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为纪念江可伯先生捐赠安达大厦,以及褒扬他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善举和慈善精神,市政府设立了“江可伯先生捐赠安达大厦纪念浮雕”。参加纪念浮雕揭幕仪式的市民说:“这座浮雕是我市华侨港澳同胞捐赠公益事业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