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专版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9-26期 第第07版版:专版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茂名建市50周年

茂名老区面貌日新月异

本报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何廷慈 1996年10月,“茂名老区行”采访团跨过长岗岭和白鸡岭来到海拔960米、被誉为粤西屋脊的信宜市钱排镇云开老区采访。在这个队伍中,有一位曾在这里战斗过的长者——原中共高州地委书记、粤桂边纵五支队司令员王国强,他在实地察看村容村貌后这样说道:“解放几十年了,云开面貌和过去差不多。”2006年4月,“茂名老区行”调研采访团又一次踏上云开这片热土。这时的云开村让人眼前一亮:镇通村硬底化公路平坦开阔;一幢幢崭新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孩子们坐在亮堂堂的教室里上课;山上连片的果树长势喜人,村内村外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川流不息,村民安居乐业。云开的变化,是我市老区变化的一个缩影。 用上甜水感谢党 我市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现有老区人口约200万,约占全市农村人口34.6%,分布在市属6个县(市、区)的广大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惠及革命老区,我市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对老区建设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老区关心支持,着力解决老区“五难”问题。全市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昔日贫困、落后的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4月21日,茂南区鳌头镇塘扎村委会关屋村通水那天,全村群众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并在村门牌上写上“饮水永思源”五个大字。当时任市委书记王兆林、市长邓维龙拧开水龙头时,男女老少齐声高呼:“共产党万岁!”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我市老区所存在的饮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用电难等“五难”中,饮水难最为突出。据了解,全市有9个革命老区镇和非老区镇的部分老区村,有100多万人严重缺水或饮水不安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老区群众“饮水难”问题。从2000年至2002年,市级筹集到老区饮水工程项目资金900万元,并争取到省支持5000万元,实施工程项目13个,2004年已全部完成,主管供水网可解决20万群众饮水难问题。2003至2005年,共完成饮水工程项目29个,可解决62条革命老区村庄19万群众饮水难问题。目前,茂南的山阁、电白的马踏、茂港的羊角、信宜的茶山等4项供水工程已纳入计划,正在抓紧实施。随着国务院和省政府 “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老区饮水难和不安全问题可望较好解决。 道路宽广财路通 我市的革命老区村庄大多分布于交通不便、远离城镇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 “行路难”是困扰革命老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位于著名的云开山脉腹地、海拔960米的信宜市钱排镇云开行政村,距离钱排镇18公里。过去,通往云开村只有一条崎岖小路,不用说小车、摩托车,单车在这里也派不上用场,所有的物资进出只能肩挑背扛,来回一趟要翻山越岭走3个多小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修通了村到镇政府的18公里水泥公路,物资进出再不用肩挑背扛了;同时还修通了村连接罗定公路7公里的东向出口,结束了云开人往广州要绕道东镇、多走100公里的历史。路通财通,该村群众利用高寒山区资源,大力发展三华李、迟熟龙眼、大果山楂,还有2000多人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不少农户建起了新楼房。 云开村的交通条件改善仅是全市革命老区交通建设的缩影。从2005年开始,省、市政府就实施了镇通老区村委会公路硬底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我市纳入建设规划的项目有808个, 里程3780多公里,每公里由省补助15万元、市政府补助2万元。至目前止,95%以上的村委会和95%以上里程已建成硬底化道路。2009年,全市将全面实现镇通革命老区村委会公路硬底化。交通条件改善,必将进一步促进和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果熟果甜果农笑 2007年6月,正值三华李成熟时节,在著名的 “三华李之乡”信宜市钱排镇梭垌村 “科技兴果”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三华李如起伏的绿色波浪,一串串又大又圆的三华李挂满枝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果农们忙碌地穿梭在果树丛中,收获着丰收的喜悦。该村果农许宗文高兴地说,他家种植了30亩优质三华李,预计今年单项收入可达8万元。像许宗文一样,梭垌村的农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 “科技兴果”的甜头。 信宜市钱排镇梭垌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该村的三华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外地引进种植,但经过多年的传统重复繁殖,逐步出现品种退化变异、品质变差、单果瘦小等现象,导致果农收入低。为了帮助老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市老促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在钱排镇创办1000亩示范基地,抓好三华李小果品种改大果品种的试验。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梭垌村掀起了科技种果的热潮。经过三年的努力,全村改造劣种三华李1600亩。2006年开始收获,价格和效益比小果品种提高了数倍乃至十倍。该村近两年每年三华李收入都有500多万元,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 从1998年起,市老促会积极帮助老区人民开展 科技兴果活动,目前,市老促会在全市20个镇、32个村委会抓了科技兴果示范项目46个,面积2675亩,另引种各类优稀品种3230株。化州市新安镇榕树村委会把1900亩黑叶等荔枝嫁接换种改为妃子笑,每市斤卖价从1元增到3元,增加了两倍。电白县水东镇安乐果场把3000多株白腊、黑叶分别改接为桂味、 糯米糍、 鸡嘴荔、 无核荔,卖价从原来的每市斤1元增加到5~9元。以茂港区为主进行龙眼反季节试验,龙眼在4至7月上市,由每市斤2元增至8至12元。科技兴果促进了老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科技引领老区人民走上了奔康致富路。 20多万老区师生告别危房 过去,老区的学校不仅教室缺乏,而且破危残旧,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制约革命老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我市从2002年以来实施了革命老区破危小学改造工程。省政府按每校补助30万元的标准,投入 资金18965.73万元,支持改造革命老区农村小学369所, 新建校舍达433913平方米。在抓好省拨款改造的369所学校的同时,市政府和县 (市、区)政府配套改造了35所革命老区农村小学,加上县级安排改造的14所,至2005年,全市已改造老区农村小学418所,受益学生20多万人。前两年全省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危房改造。现在的老区学校,一幢幢崭新、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进一步解决革命老区学子 “读书难”问题,从2006年秋季起,全市实现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革命老区及全市农村受惠学生达117.23万人;前年,全市又加大了对农村和城镇特困生的扶困助学力度,对人均年纯 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给予生活费补助的标准,由每生每学期50元提高到100元,全市受惠学生近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