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9-20期 第第02版版:庆祝建国60周年建市50周年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茂名建市50周年

茂名:启动公安科技信息化引擎

2006年6月,我市被公安部、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单位。市委、市政府高 度重视,运筹帷幄。在近三年的时间中,集全市之力、聚全警之智、汇全民之志,以改革的思维、发展的办法、创新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茂名特色的科技强警之路。 油城吹响科技强警“集结号” 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这是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时代呼唤,也是公安工作的历史性选择。 2006年,历史的发展机遇落在了南海之滨的茂名大地。同年6月27日,我市被公安部、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单位。一场科技为城市添翼振翅的大序幕浩浩荡荡在油城大地拉开。 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强警 示范城市建设作为贯 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打造“平 安茂名”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地方 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市2007 年重点建 设项目和 为民办实事计划,市第九次党 代会和十届人大会议分别把 它写入党 代会 及政府工作报告。这年的10月9日,市委、市政府成立 了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并设立 了工作办公室。 市委书记罗荫国、市 长邓海 光先后任领导小 组组长。罗荫国亲自带队到淄博、南京、 芜湖 等地考察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 设工作,借鉴先进经验。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 书记、省 公安 厅厅长梁伟 发高度 评价 :“罗荫国同 志担任市长时带队 外出 参观、考察科技强警工作,是广东第一人。” 作为尚不发达的粤西地区,财力匮乏的掣肘因素不能不考虑。但科技强警不仅仅是公安单方面的工作,这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人们安居乐业、和谐共处,它是一项安定社会、造福社会的巨大公益工程。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人民的高度,茂名市党委政府谋心谋力,全力助阵。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供应建设商赊一点、办公经费挤一点、协作单位支持一点、争取上级补助一点、受益单位承担一点、政府预算拨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倾力投入。全市共投入建设经费达12570万元,相当于我市财政总收入的1.7%。2006年至2007年,全市公安科技经费总投入0.88亿元,科技投入经费 占公安总经费 投入的14.22%。 大手笔打造科技强警硬件工程 科技强警,硬件是基础。而作为基础的硬件建设并不是海市蜃楼,也绝非凭空捏造就能够成为实用之物。作为经济欠发达、科技设施薄弱的茂名,必须要投入资金,必须要从一台台电脑的安装,一根根电缆的牵设,一件件高科技装备的添置做起。 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按照“警力配置最优、资源消耗最低、警务效益最大”的原则,怀着“誓将天堑变通途”的无畏气魄,全市两级公安机关扎实推进全市建设项目信息通信八大技术体系134个项目建设项目,在南海之滨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大手笔打造科技强警硬件工程战役。 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为了普及信息化的应用研究,茂名市在科技强警建设中对公安科技设备投入是巨大的。据统计,全市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到98.1%,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其中接入公安网计算机占83.7%,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活体指纹工作站在基层所队普遍配备,这些都为信息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科技设备、硬件建设的投入上是大手笔的,但是在科技强警项目建设中,针对市财政困难的实际,力求花小钱办大事,把钱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招标制度,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全市科技强警项目建设经费实际投入12570万元,比预算节约459万元,努力使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成为“廉政工程”、“阳光工程”、“优质工程”。 气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进刑技室。为了提高紧急警情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全市公安机关建成了视频会议三级网和350兆无线电通信指挥调度网,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装备了通信指挥车。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配备周全的指挥平台就可以发挥效用。全市公安机关都开展了DNA实验室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引进了高精度比较显微镜、气相色谱仪、文检仪等一批先进的刑事技术装备,并建成互联网监控中心,全面提高了技术侦察能力。 新添百万元个人反恐装备。立足茂名反恐城市需要,切实加强反恐专业力量及反恐装备建设。建立了武警中队反恐训练基地,完善了应急指挥中心调度系统,建设了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练兵平台于一体的高效、现代化消防指挥中心,还在反恐单位茂石化公司建设项目了兼容视频监控和红外线报警两个系统的技防联网监控中心。组建了8支反恐怖应急专业分队和一支200人的公安特警队,购买了一批多功能消防车、抢险救援车、防化车等,新添了近百万元的个人防护类、安检及排爆、现场侦察及处置类装备,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反恐处突能力。 密布“天眼”24小时目不转睛监控。经过两年扎实建设,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初具规模,初步建起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共享的治安动态监控平台。目前,全市已完成市、县两级监控中心和示范派出所监控室的建设项目。政府出资建成了全市一类监控点345个,社会出资建成投产了分布在金融、邮政、电信、石化、住宅区、酒店、商场和娱乐场所等二类社会视频监控镜头(“天眼”)13057个,还建成治安卡口20个、电子警察18套,实现了对全市重点复杂地区和多发案部位的全面覆盖。 全警练“功”打造公安队伍“灵魂软件” 相比全市710万人口数字,现有警力4566人,占实有人口的万分之六点四,不可谓不低。警力不足已无可避免地成为制约我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而实施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则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优化整合不同警种的科技资源,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促进现场勘查与处置、物证鉴定、探测与监控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应用,普及科技知识和科技应用技能,加快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警力的作用。无疑,在科技强警建设中,强化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成为解决警力不足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 科技强警建设,“硬件”是基础,是保障;“软件”是灵魂、是核心,而“硬件”是有限的,“软件”则是无限的。 “公安科技尤其是民警的科技素质,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市委书记罗荫国等领导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 市长邓海光也指出:“技术是第一业务,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资格谈论业务。”并要求加大民警的科技普及和培训力度。 为了打造公安队伍 这个 “灵魂软件”,练硬队伍“内功”,市公安局党委叫响了 “不懂 科技应用的领导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民警失去工作权”的口号。一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全方位科技培训工程在全市公安系统铺开。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把科技培训贯穿于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的始终,通过制定完善的科技培训大纲和制度,多措并举,狠抓科学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 科技信息之光点亮警务新模式 信息化是迈进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点,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跟不上历史巨轮的前进节奏,必将会被历史的发展步伐踩于足下。 我市公安工作乘着科技强警东风,广泛应用科技信息,一系列崭新而高效的时代警务模式为此应运而生。全面创新的五种警务模式展示了一条以建设促应用、以效益促发展的具有茂名公安特色的科技强警之路, 同时也使公安工作实现从经验型向科学型、从被动反应型向主动适应型、从传统“粗放式经营、外延式扩张”型向现代“可持续、内涵式增长”型的转变。 公安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新模式。市公安系统全面整合已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开发建设了具有情报信息采集、研判和处理功能的情报信息综合研判平台,组建了情报信息研判队伍,建立健全了情报信息研判工作机制。 公安行政管理 工作新模式。从动态 安全管理的角 度出发, 全市516辆从事危险化 学品运输车辆和947辆长途 客运车 辆均被 强制安装GPS系统。通过 对这些车辆实时 跟踪 监控,有效 预防和 减少了交通 违法 行为和安全事故 的发生。公安户政、派出所依托人口 信息管理 系统和 实有人口综合 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人 口和房屋,实现“以 房找人、以人 找房”的管理 新模式。 公安指挥调度新模式。从提高实战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出发,全市公安系统建成集“三台合一”、350兆无线通信同播网、GIS、GPS、治安视频监控等多种系统的综合智能警务平台,形成统一接警、自动分流的新型指挥调度模式,实现了扁平化高效指挥。 网上办案办公新模式。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开通了 “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网上阅卷”和“打印法律文书”等功能,彻底改变了过去人工跑腿送批、耗时低效的状况,实现了网上办案。 公安信息采集应用新模式。全市基层所队全部建立了标准 化的信息工作室和信息采集室,配备了电脑、指纹工作站、数码相机等信息采集设备,制定了完整的信息采集流程和制度,进一步规范源头信息尤其是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与查询成为民警的基本动作。 【科技创新案例一】随着公安机房设备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作为现代化枢纽的机房,其安全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机房内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造成巨大的损失。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造成机房内部设备故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机房停电,二是机房高温。 为避免机房停电和机房高温给设备带来的危害,及早发现机房隐患,市公安局科技信息通信科技术员唐雨雷潜心研究,设计出一套超温、停电报警系统,制作出简单适用的报警器。经过多次的调试与改进,并通过两年的使用,报警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没发生过任何故障和误报现象,给机房正常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科技创新案例二】 在市公安局法医学解剖检验中心建设方案设计中,项目责任人主任法医师靳力结合多年专业实践知识,积极与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探讨研究关键技术问题,对解剖台内侧各面间夹角和水斗各内侧面夹角弧度、排污气(水)等多项设计参数的技术要求和解剖室的进新风空气温度调节与排风气流匹配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创新理念。最终被设计单位为解剖台的改进产品定型所采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目前国内行业先进水平。中国法医学会、公安部刑侦局及无锡帆鹰警用器材技术有限公司,共同邀请靳力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了我国第一部“不锈钢尸体解剖台”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制定。该标准已于2008年5月由公安部发布实施。这是我市在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中取得的一项全国性科研成绩,为今后的科技创新活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本报记者 许巨滔 周缅 通讯员 郭建光 图片均由 王国兴 黄剑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