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9-17期 第第07版版:栉风沐雨五十载 春华秋实半世情

名校是这样炼成的

———茂名市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陈艺平通讯员韩宜奋 李桃 1959年9月21日,一株幼嫩而倔强的新苗在茂名这块遍布油页岩的土地上破土而出——茂名市第一中学成立了。从此,这所学校开始谱写培英育才的诗篇。 回望历史,一中人已走过了艰苦创业、崎岖躬行的50年。半个世纪以来,一中人与时俱进,屡创辉煌:培养出10名“少年大学生”,4名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18名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56名北大清华学生;近十年来,高考综合实力稳居茂名市第一;是广东省首批省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在全省率先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茂名教育系统唯一的全国文明单位。昔日小东江边的幼苗,如今嘉木参天,枝叶葱茏。50个春秋匆匆过。茂名一中一足一式高低,一步一个脚印,脚脚有力,步步铿锵,蜚声粤西,名扬岭南。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民族的绵延是有其生命的密码的,正是这种密码形成了传统,形成了文化;正是这种密码使一个民族有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印迹。一所学校的发展同理。如此,茂名一中教育成功、教学辉煌的密码是什么?一中人有着怎样独特的印迹? 弦歌相继写春秋 茂名一中走过了风风雨雨五十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时代在前进,学校在发展。我们提倡与时俱进,但我们更提倡在继承中发展。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总有些精华沉淀下来凝聚成泽惠后世的珍珠、金沙。回顾一中的历史,这些名字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廖文、张少由、冯昭、龚衍超、李振寿、黄家祥。如弦歌相继、薪火相承,正是这一任又一任的一中校长引领着一中人走过各个发展阶段,抒写了一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 学校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深深地烙上每一任校长的印迹: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对学校的科学管理,对未来前景的设计……他的智慧、他的追求、他的品格都直接影响着一中人,缔造着一中的发展史,留下值得后人继承和延续的传统。杨永程副校长是一中的奠基者,他的廉洁、朴素、严谨的品格如一块块坚硬的基石深深嵌入一中的根基,从此,勤奋成了一中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张少由校长沉稳踏实、坚定执着,他带领着一中人走过了最艰难的文革时期。冯昭校长温文尔雅:静于表,落落大方;存于里,灼灼大象。严谨治学、严格治校、识才爱才、慧眼独具是龚衍超校长最突出的特点。改革开放之初,他眼光高远。顺应时代,抓住机遇,英明地推动了“少年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启动。此后几年,茂名一中先后培养了10名少年大学生,威名大振。李振寿校长清廉正直,严慈相济,爱生如子。黄家祥校长精于管理,勤奋投入,学养深厚,有着知识分子的儒雅从容的气韵。一中在他的时代,走上快速发展时期。他的爱校如家,以身作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中很多教师都记得这样一幕:每天晚上,当晚自修铃声响起,黄校长轻轻地从静静的教学楼走过,不一会,校长办公室的灯光亮起。夜幕下,灯光通明的教学楼格外宁静,因为师生们都知道:校长也和我们在一起。 尽管各任校长个性相异,风格相迥,但他们身上都有 着异常相似 的特质:踏实、纯朴、勤奋、执着、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们都具有争先创优的意识和精神。这些美好品德是滋养一中人的最好养份。代代相承,辈辈相传,悄悄地熏陶着一中人,成为他们品德中的“胎痣”,成为一中人的印迹。“爱校报国,明德和谐,博学笃行,求是创新”,这是一中的文化,它创造了一中的奇迹。一中会记住他们,因为他们才有了一中的今天。每逢学校有大型活动,老校长都是座上宾,老师们给老校长敬涵已成为最动人的一景。 2007年8月,一中的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任校长的手中。曾天文,这是个一直靠着自己的不懈奋斗和拼搏前行的年轻校长,他敢想敢为,有理想、有激情、有魄力,更重要的是他那不服输、不甘人后的个性与一中传统暗合。因此,他一到任就鲜明地提出了“与时俱进,勇争第一”的办学理念。他高声疾呼:重点中学的学生就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有争当国家栋梁和领军人物的志气。他亲自给学生会、团委干部开讲座,向全校学生作动员。他希望每个学生志存高远,他努力让每个学生都烙上这“一中印迹”。一切在悄悄发生变化,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以前开会如能随便入座,会场的前几排肯定是空无一人的;如今,学生会很自然地走到前排,坦然坐下。是啊,就从学坐座位开始吧,“争先创优”已悄悄在学生心田扎根发芽了。谁又能预料,将来国家栋梁、领军人物不是这些从容走到前排坐下的一中学子呢? 痴心一片付杏坛 听课100节,写教案6本,开主题班会33次,听讲座8次,参加教师培训5次,参加班主任例会40次,参加年级大会8次,集体备课40次,上公开课3节,跟学生谈话210人次,与家长通电话50人次…… 学生活动组织备忘:校歌比赛、元旦晚会、“红五月”歌咏比赛、学生才艺展示月、校园十大歌手与才艺大赛晚会;篮、足球赛,游泳比赛,校运会,队列比赛;课本剧比赛、演讲比赛、英语口语大赛、教室文化创意大赛、寝室设计大赛;跳蚤市场、人才招聘会,黑板报比赛…… 备忘:调好手机6∶00起床,6∶50到校看早读;检查宿舍:10∶45关灯,注意熄灯后的纪律。 这是一位参加工作刚一年的新教师的工作笔记,这也是一中教师的日常工作,但这只是“课余工作”。作为教师,更为繁重的还有每天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主要任务。一切显得那么平凡、普通甚至琐屑,但要做起来,要做好,熬的是心血。就是在这平凡与普通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熟了,学校发展了。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工作,筑成了一中辉煌业绩的根基;正是在这些默默无闻的点滴付出中,教师学会了施爱,学会了奉献,学会了甘守,也完成了高尚师魂的自我塑造。 茂名一中有一支作风过硬、痴心教坛的优秀教师队伍。 爱岗敬业,这个词说来容易,但做来不易。对一中老师而言,它不是写在述职报告中的空话,而是真正落实的行动;它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理解、承诺和甘守。一中的教师个个科班出身,业务能力强,知识功底扎实。因有讲课及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个个都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班级管理水平一流。这样的人才,去到哪里都能挑大梁当骨干。但奇怪的是,50年来,跳槽转行的人并不多,绝大部分教师都甘于平淡,坚守讲坛。他们醉心于在讲台上“我的地盘我作主”的自由独立的感觉,他们享受着学生崇拜与敬佩的目光,他们痴心于这种与鲜嫩生命相伴的职业。它纯粹、洁净,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污秽;他们喜欢那双双努力求知的明亮眼睛,他们珍惜那求善求真的心灵。对自己的工作,他们常用的词是 “享受”、“快乐”、“幸福”。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真的种子,爱的信使,美的旗帜。 “忘我奉献”这仿佛是个形容优秀共产党员的词,但用在任何一位一中老师身上都不为过。早上七点,各班门口已站着语文、英语老师;夜晚11点多,静谧的校园依然有班主任老师在巡查宿舍。窗外有身影静静走过,轻轻的叮嘱不时响起:“早点睡,盖好被子。”啊,那是曾天文校长又来巡宿舍了。从一楼到九楼,他与政教领导一起,走了一遍又一遍。在许多老师的日历中,没有周末,只有星期七。不是自己值周,也要回学校看看,是许多老师的习惯。“学生们都在学校,不回来看看不放心”。没有人强迫,没有人监督,没有额外的加班费,有的只是一颗师者的心。许多到茂名一中来参观取经的学校领导都会由衷地说:“难怪你们学校成绩上升得这么快,我们敬佩,但做不到。”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迟到的毛病,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教师会在早上6点多天还没亮赶到学校,静静地先于学生站到教室门口,默默的身影给学生树了一面榜样的旗帜。为了多找几个学生谈话,多给几个学生做作业面批,他们会忘了闲暇,忘了娱乐。只要需要,他们可以把幼小的孩子放在家中,自己回校陪学生;只要需要,她们可以中断没休完的产假,回校上课。 每年全校教职员工都会自觉地从自己的工资中抽一份出来,投入到献爱心捐款箱中。资助贫困的学生、为生病的学生垫钱出资,这一切老师做起来是那么自然、毫不迟疑。一切都是缘于爱,缘于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他们是英才,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不能耽误他们。”一中教师是这么理解,也是这么做的。想为学生所想,爱生如子,已成为他们的本能,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在学生眼中,老师是春天的细雨,能温暖和滋润冰封的土地;老师是东方的朝阳,能抚慰心灵涌动的潮水。他们信任老师、依赖老师、崇敬老师、热爱老师。因为学生知道:老师爱我!早在建校之初,爱生如子就是一中教师的突出风格。校舍是简陋的,但教师的爱如广厦,为学生遮挡了人生的风雨。师生在陋舍同吃同住,其乐融融,其爱亦浓浓。 一直以来,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是一中教师秉承的优良传统。从大处说:他们上课准时投入,批改作业认真,讲解耐心细致;他们慈爱宽容,团结协作。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向学生展现师德的馨香,给学生的行为以榜样。从小处讲:他们文明有礼,温文尔雅,言辞得当,举止得体。这其中自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原因,更有严于律己,自觉修养之功。走出去就是代表一中,站出去就是老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曾天文校长又有新举措:全校收看《金正昆礼仪讲座》,请形象设计师给女教师上课。如今一中的男教师更儒雅俊逸,风度翩翩,举止大度得体;一中的女教师更加端庄文雅、落落大方,言辞芬芳,气质如兰。一中的教师走出去自有一股独特气韵,使人悦心赏目,顿生敬意。 “老师好,节日快乐!”“谢谢老师,您辛苦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9月10日这天,每节课上课铃响后,问候之声就从每间教室飞出。在这个属于教师自己的节日里,学生们用这种最直接、最简单却又最感人的方式向为他们辛勤付出的老师们祝福致谢。这是人间最美、最动听的声音,仿佛天籁。教育是爱的施予,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爱生爱,以爱育爱。一中的老师欣慰地笑了——爱的种子发芽了!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几个名字:64届校友周贤均在校读书期间,学校资助其完成学业,现事业有成后不忘母校,向母校捐赠解困扶助基金100万元人民币;88届校友、广东大参林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柯云峰,向母校捐赠奖教奖学基金100万元人民币;99届校友张儒波在校读书期间,学校资助其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委办公厅后,每年向学校解困互助会捐款1000元人民币;广州校友们给母校送来了万世师表塑像——孔子像。现在,更多的校友以不同的方式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用他们的话说:母校教会了我们爱,我们把爱回赠母校。 特色教育呈异彩 “以德立校”、“立人先立德”一直是一中德育的指导思想。一中成立在国家经济最困难时期,尽管校舍简陋,但教师们不以为苦,与学生同吃住,同劳动:开荒垦田,种瓜植菜。师生共同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和建设校园。教师的以身作则如润物的春雨,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田,德育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爱校、尊师、勤奋、守纪”优良传统就在师生砥砺前行中形成。时代在变迁,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形势都对德育提出了新要求。你说教吗?在网络熏陶下长大的学生比你更雄辩;你训导吗?在主张个性尊重的社会影响中长大的学生会说你侵犯人权。德育还要不要,该怎样搞,如何才能有效?到茂名一中来看看吧!校园整洁明净,学生文雅有礼,身上透着浓浓的书卷气韵。溢满阳光的笑脸和校园的鲜花绿树相映。这里有丰富的校园文化,这里有多彩的校园活动,这里有最广阔的德育课堂,这里是滋养馨德的福地。 “以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质为基础,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中心,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园文化建设作熏陶,以培养‘与时俱进,勇争第一’的能说会写,能数会算,能唱会跳,能想会干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这是一段写在学校德育计划中的文字,看似枯燥的文字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是异彩纷呈的特色德育和有效德育:抓礼仪,讲信念,树理想,强意志。每周的班会课或团队活动课,各班的电视机屏幕上都会出现北京师范大学金正昆教授侃侃而谈的形像,这是一中礼仪教育的一部分——每周收看一次“金正昆礼仪讲座”,做文明有礼的谦谦君子已成为深入一中人心的共识。“以礼养德”——曾天文校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德育从抓礼仪开始,讲礼仪真正落实了,德育也就成功了一半了。“要让从一中走出去的谦逊得体、文明有礼的学子,成为油城最动人的风景”,这是曾天文校长的理想。 2008年10月18日,一支浩荡绵延数里的队伍出现在茂名城郊的公路上。这是一支由中学生组成的队伍。他们身背背包,头带运动帽,脚蹬运动鞋,唱着歌,喊着口号,精神抖擞地行走在大道上。队伍前面一面大旗猎猎而动,“茂名第一中学”几个大字迎风飘扬,尽展自豪。这是一中曾天文校长的又一创举:“徒步越野,磨练意志”。能行吗?从茂名一中到森林公园,一个来回整整46公里,一批只读圣贤书,从没吃过苦的文弱书生能完成这样的壮举吗?“正因为他们没吃过苦,没挑战过自己,才需要我们‘野蛮其体魄’,不试试,怎么知道他们行不行呢 ?”曾校长有他自己的见解。此举得到全校师生的拥护,人人跃跃欲试。经过周密的安排,队伍出发了。曾天文、黄成、劳华坤、洪喜亮、黄金才、周儿青,校党委成员大阔步地走在队伍前面,教师与学生并肩而行。警车开道保驾,救护车沿途护航……此举得到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沿途市民纷纷鼓掌和竖起大拇指给这支独特的队伍加油。活动中的个中细节难以一一述说,这里要说的是当这支队伍最后回到茂名市区时,已是华灯闪烁的傍晚。尽管队伍已不再整齐,尽管学生已是步履蹒跚、踉跄而行,但一张张疲惫稚嫩的脸上,写着感人的顽强、倔强、自豪。除了有少数的确因身体不适而不得不退出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坚强地走完了全程。校长始终和学生同行,老师始终与学生并肩!向前,把苦累踩在脚下;向前,挑战自己,磨练意志;向前,绝不退缩,决不放弃;向前,完成壮举,塑造新我!一个校长的教育智慧体现在他善于找到教育的最佳切口,善于发现,挖掘和把握教育契机。“择英才而育之”、“为英才而育之”。“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这些独具特色的懿德修养,这些一中印迹的操守培育,是一中给予学生最好的品德养份,它会一直滋养着一中学子,让他们受益终身。 “双教”并进塑名师 大家都知道一中的学生成绩厉害,其实每个好学生的背后都有一群好老师;都说做一中的教师容易,教的都是最棒的学生,好教好管,但没有过硬的业务,教得好,管得了吗? 当一中的教师其实不容易。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你得讲解生动有趣,你得知识丰富,学养深厚,你得重难点突出,传授准确到位;面对几十个学生,你还得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调整你的教学;你还得有宽广的胸襟,大将的气度,容忍和接受学生的挑战和质疑,忍受学生不懂事而带来的委屈。这可是重点中学,学生个个是英才,没几把刷子,你在讲台上站得稳吗?课堂外,面对学校,你得随时准备接受领导的推门听课;你得及时规范批改完作业,经得起教务处的检查;你得写好详细的教案,你得做精美的课件;你还得写论文,上公开课,参加教学比赛,搞课题;是新老师吗?你得加一项:教师基本功检测。至于每学期的几次考试及高考的各种目标那就更是一中教师必备。 压力之下必有动力,动力之上必出佳绩。一中在办学之初,就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除了首先在师德上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引导外,在教师业务提高上自有其一套独特的方法。 首先是精挑精选。不管是建校之初的中专学历以上,还是如今的硕士学历,能进一中的教师,都是同等学历教师中最棒的。不看情面,严格把关。不要以为进了一中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你得先做班主任,先教高一——那怕你是别的学校来的教学骨干。接着你得向备课组、科组教师上公开课,接受大家的评议;你得向学校上汇报课、优质课,接受学校的评价,如此,你算是在一中站稳了脚跟。但你接着又得迎接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考验,所有的结果都在学校公开。成绩不行吗?你得多听课。一中有新老教师结对子,有教师间的帮扶,只要你虚心勤勉,你会得到帮助的。还有你得接受学生的鉴评,学生给你的评价,也是学校评定一个教师的参考依据。 这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要求,仿佛是炼狱、是炉火,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锻造、冶炼,一个个教师成长了,一批批教师成熟了,一个个教育成果出来了,一支强大的优质师资队伍炼成了,一路辉煌的佳绩也诞生了。 1962年8月,茂名一中校内一片欢腾,郑少康市长亲自到校祝贺,还带来了两头在经济困难时期很难得到的肥猪。为什么?因为茂名一中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了,有17人被大学录取,名列粤西各校前茅。茂名一中教师出手不凡,开局即胜,打响了争先创优的第一炮。就是这样的队伍,培养出了10名少年大学生;就是这样的队伍,培养出4名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18名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56名北大清华学生;就是这样的队伍,连创了十年稳居第一的佳绩。 一直以来,茂名一中把师资队伍建设与教科研结合起来,积极教改教研,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专家发展。从“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教法推行,到“中学生最优学习法”的推广,茂名一中以荣获广东省“改革成果显著”奖掀起了教改教研的热潮。从黄家祥校长的“三个整合”到曾天文校长的“六步教学法”教改活动又创新高:出外听课学习,校长亲自下级组、科组蹲点,开高考分析会,开教学研讨会,举办名师讲座,进行名师对外公开教学,邀请专家,申请课题,评选优秀课例,鼓励教师出专著、编书……就在这种种教研活动中,名师脱颖而出,新教师迅速成长。教改教研已成为教师挥洒才情的舞台,创造佳绩的沃土。 全面发展开新花 彩旗飘扬,鼓号震天,龙腾虎跃,绪雄争先。在凉风送爽,晴空万里的深秋,一年一度的茂名市第一中学运动会开始了。各具特色的入场式表演,扣人心弦的精彩赛事,丰富多彩的比赛项目。到处都是笑语欢声,到处都是呐喊喧天。如猛虎下山,如蛟龙出海,如鹰击长空。竞技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场外,各班大本营的遮阳伞如朵朵新花开放。你比赛,我加油;你跑完,我搀扶;你受伤,我照顾;你获胜,我欢呼。好一场体育的盛会!运动会连开三天,运动场上热闹非凡,全校同学高高兴兴地过了一把体育瘾,痛痛快快地过了一个体育节。你可知道,这个四千多人隆重、成功的体育盛会,是一场真正的学生盛会。从组织到操办,从运动员到裁判员,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承担,自主解决。学生们热情高涨,全情投入,倾情出力,运动会办得隆重、热烈、圆满。一个个记录打破了,一个个成绩刷新了,一座座奖杯捧走了,一块块金牌诞生了。谁说一中学子只会读书?谁说一中学子只能考试?我们能跳会跑、能想会干。一中有SBA篮球赛、校庆杯足球赛、羽毛球赛、游泳比赛;一中有各种趣味体育运动锻炼器械;一中还有一支屡创佳绩的田径队和篮球队。翻开一中发展史,体育在这个重点中学从来都没有被忽视。“全民运动,全员体育”一直是一中推行的体育方针。不只是几支运动队和几场运动会,这个曾获“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的重点中学把体育推向全校师生,让运动的恩泽惠及每一个一中人。有专门的课外活动时间,有特定的活动项目安排,目的就是要整天勤奋读书的学生动起来。如今,每周三次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健身跑更是茂名一中的独特风景:有力的步伐,整齐的队列,响亮的口号,飘扬的红旗……平日宁静的校园热呼起来。在这脚步声中,学生的体魄强壮了,脸色红润了,学校的体育成绩辉煌了。 当人们把目光投向状元的高考分数时,可能没想过,高考分数的背后,除了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学习能力强外,还要有良好的心态,较强的综合素质做后盾。时代在发展,只会埋头苦读已无法适应竞争的需要,最后的胜者往往是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人才。你可知道,2004届省理科总分状元陈富汉,声音洪亮,极富激情和磁性,他是学校才艺大赛的朗诵冠军;2006届的双料状元邓远源是足球、篮球“发烧友”;就读清华大学的学生罗源口齿伶俐,能言善辩,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是学校辩论队的主力。2008届的文科广东省第四名、市状元宋辰风度翩翩,稳重大气,是学校文艺晚会的主持人;理科状元蔡嘉娴写得一手好字,文章妙笔生花;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叶茜玉是校辩论队队长、英语口语大赛冠军、校舞蹈队员。2009届的理科广东省第九名、市状元黄河,文科广东省第七名、市状元曹子聪都是体育、艺术素质很高的学生。如今高二年级理科总分第一名的李颖舒是学校十大歌手之一,学校晚会主持人,能讲一口纯正的英式英语。一中的历任学生会主席个个形象俊逸,口辞伶俐,多才多艺,成绩优异。一中的学生会、团委文娱部部长,基本都是尖子班的学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中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更是一中实施教育的实际举措。音乐课、美术课一节不少;艺术节、文艺晚会、才艺大赛,展现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素质的活动一个不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口才协会等学生社团有二十多个。有才华、多才艺吗?给你舞台,给你机会;不会表演吗?没关系,当观众,给他人以热烈喝彩,不知不觉中你也得到熏陶,谁能说明天的舞台不会有你呢?这是一个弥漫着浓浓书香气的校园,这是一个活力创新的校园,培养能说会写,能数会算,能唱会跳,能想会干的“四能”新人是一中的目标,也是一中素质教育的成果。 2009年9月19日,市一中将隆重庆祝50华诞。届时,学校会在这个隆重的庆典上表彰和奖励十六位为一中奉献工作30年以上的教职员工。因为在他们身上沉淀了一中人的优良特质: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勤奋向上,争先创优,爱岗敬业,坚守执着,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名校是什么?名校应该是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名师乃至教育家的摇篮;名校应该是一代代名师产生集聚效应、展示师表风范的舞台;名校应该是培育全面发展高素质学生的摇篮;名校应该是能够锻炼出一批批开创未来、铸造辉煌的优秀人才的大熔炉……这就是名校的特质吧! 正是这代代相承的特质形成的一中的优良传统,正是这薪火相承的优良传统奠定了一中的基石,这就是一中成功的密码,名校就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