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8-04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茂名水果生产成为农民致富奔康的金桥——

高奏流蜜飘香的绿色交响乐

名闻遐迩的“全国水果第一市”、“南亚热带水果加工示范基地”——茂名,大规模开发荒山种果营造出来的 “绿色海洋”,烟波浩淼,翻腾不息,日夜不停地演奏着梦幻般流蜜飘香的绿色交响。目前,全市水果面积达到359万亩,其中荔枝145万亩,龙眼80万亩,香蕉61万亩,杂果73万亩。水果生产已成为“三高”农业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致富奔康的幸福金桥。去年,水果产值达68.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8.3%。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1090元。 一业兴,百业旺。水果产业的崛起,彻底改变了茂名经济的发展格局和态势,强有力地促进全市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围绕果业开发这个昂扬的主旋律,全市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演奏出一曲又一曲梦幻般和谐而甜蜜的交响乐。 工农联袂跨越。果业的持续发展,使茂名继“全国最大石油加工基地”之后,又骐骥一跃,成为 “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和“三高”农业的发祥地,彻底改变一强一弱的“跛脚”状况,开拓出工农业“两腿粗壮,健步飞奔”的新局面。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6.57亿元,猛增至去年的373.8亿元,增长了21.5倍。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评价中心的综合评定,茂名辖下高州、信宜、化州和电白四县(市),均跻身全国水果产量百强市(县),高州名列第一,高居榜首。 城乡高歌猛进。果业的大规模开发成功,使茂名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改善,衣食住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乡差别在不断地缩小。放眼今日茂名农村,水泥乡道四通八达,交通闭塞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昔日破旧的泥砖屋难寻踪迹,一幢幢“荔枝楼”、“龙眼楼”、“香蕉楼”等用栽种水果赚来的钱盖起的小洋楼,梦一般拔地而起,掩映在绿树丛中。今日茂名农村,富裕的农民比比皆是,百万富翁并不鲜见,千万富翁也不乏其人。昔日穷得叮当响的高州市根子镇,80年代中期吹响了大举向荒山进军的号角,大力种植荔枝,经过几年的努力,将宜果山地8万亩全部种上白糖罂、白腊、妃子笑等名优荔枝和龙眼、黄皮等水果,其中荔枝7万亩,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和“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90年代初,该镇荔枝生产初见成效,逐年增产,带动农民人均收入连年增加,从1978年的50元,增加到2008年的5318元。今日的根子镇,农民靠种植荔枝脱贫致富,家家户户住新楼,彩电、手机、摩托、冰箱、空调、电脑等早已“落户”寻常百姓家,甚至小轿车也成为农民的“固定资产”,成为富庶文明、远近闻名的“中国荔枝第一镇”。 百业欣欣向荣。水果产业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茂名城乡各行各业的发展,围绕果业这个“主旋律”,演绎出一系列梦幻般的和谐“共鸣”:山区公路、桥梁和电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犹如雨后春笋,编织、包装、制冰、运输、酒店、宾馆、旅游和外贸出口欣欣向荣;果品加工和反季节水果的研究栽培成效喜人。全市实施以工业化思维办农业、大力发展水果加工业的战略以来,在原有的9000多条荔枝、龙眼烘干土炉和73条机械化烘干生产线的基础上,组建了六家水果深加工龙头企业,生产高附加值的水果精深加工产品,如酒、罐头和保健品。以茂名品牌荔枝和龙眼为主要原料酿造的荔枝酒、龙眼酒和保健饮料,具有健胃、养颜、益智和延年益寿等功效,已经或正在成为保健品和酒族新贵,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全市水果的年保鲜加工量已占产品总量的30%,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南亚热带水果加工示范基地”。以果海观光为主要特色的“绿色旅游”远近驰名,参观坐落在高州市根子镇的“红荔阁”、瞻仰江泽民同志手植名优荔枝“中华红”,已经成为茂名特色旅游的一个热门品牌,游客络绎不绝。 内外市场畅旺。茂名果业开发规模大起点高,而且重点发展荣获全国金奖的白糖罂荔枝和储良龙眼等名优水果,有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茂名出产的荔枝、龙眼早已名闻遐迩,畅销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牢牢地占领了国内市场。近年来,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国营、集体、个体和联合体多管齐下,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和开放式的流通机制,同时建立水果电子商务网络,及时沟通信息,确保货畅其流,因而源源不断地跨出国门,大举进军国外市场,使茂名水果海外市场从早期的香港、澳门、东南亚以及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逐年扩展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联酋等欧美和西亚国家,出口量逐年增加,仅去年就出口4000吨,创汇2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