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7-24期 第第02版版:要闻、时评

“公费出国”与“吃喝玩乐”

公费出国游一直是公众议论焦点。近来广州海事法院公费出国又引来一阵阵责疑。同为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市场明码标价为2万元以下,可广州海事法院竟高达8郾2万。如果这需要个人掏腰包,恐怕没有人会买帐。这种不明不白的公费支出,当然不是仅此一家,也非一时一事。比如:中石化陈同海一人一天消费4万元,他都认为很正常。与之相比,广州海事法院也只是陈同海2天消费,广州海事法院就显得有些冤。何况这些消费支出“都是经过严格审批,而且也不超预算。” 吃喝玩乐已被当今官场认可为 “工作需要”,官员们出入歌厅、夜总会、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成为公务,因此公费支出就变得正常和应该的。有统计数字表明,现在中国一年的公务考察接待等支出高达9000多亿,占全国全年总财政支出30%,其中公费出国4000亿,纳税人这些钱没有人说得清其中用于公务的是多少。 就拿出国来说,大众对此是心知肚明的。比如:浙江温州团21天跑了美国10多个大城市著名景点,并称去赌城是公务交流;江西“人力资源考察团”境外13天行程,仅有一项是公务。江西一个地级市坦承,该区每年都组织公费出国上百批次。中纪委常委屈万祥公开批评:“目前公款出国旅游现象非常严重,出国人数与前几年相比大量增加,有关人员大肆弄虚作假,”“邀请函是假的,日程是假的,考察报告也是假的。这种情况从省部级到县市级都有。” 中国公费“考察团”频繁出现在世界五大洲,从著名景点,到赌城、红灯区,还闹出了 “国际丑闻”,连外国人都觉得反感和不耻。有外媒报道并讽刺说:“荷兰某著名红灯区,小姐们都会用汉语打招呼了”。连“南斯拉夫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 为什么一边是不断发文禁止公费出国游,一边是出国持续升温?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如此分析:“一是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不够,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四是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缺少公众的参与。”总的说来,根源主要就是权力的被滥用和不受监督。从一件件偶然被曝光的公费出国游的案例中显示出,当前公费出国游已越来越随意化,体制化和攀比风。出国游已被明文规定为官员的待遇和福利。哪一级一年出多少次,去哪几个国家,都是发文安排的。有的作为公务派出,有的作为奖励赠给,有的作为要“完成出国指标”安排,并非真公务,也非需要。而且考察时间越来越长,行程越来越远。而打着“考察学习幌子出国游”,从省部级到县市级都有加剧上行下效。现在不少组织出国的就是那些上级权力机关,如订出国指标,出国批文,有些权力部门更把组织出访作为部门创收手段。上级批准下级出国,自己审批自己出行,一边是用纳税人的钱玩水游山,一边又绝不给纳税人知情。这种情况,就不禁令人怀疑现时采取的遏制公费出国游的措施和办法,究竟能否取得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很明显,我们总是采取发些文件来禁止公费出游是不够的。出国游及吃喝玩乐风已是我国财政支出黑洞。社会一致呼声是,遏制整顿公费消费需要是阳光反腐法。既然是公事或者公务,为什么不可以公开呢?将出国的目的、任务、行程、人员、费用等等公布于众,使出国等与政府阳光信息一样,公开公众,在大众的监督之下,社会形成一个社会威慑力。严密制度,严格限权,严格监控,广泛监督,严励惩处,像国外那样惩处浪费公饷行为,相信公款吃喝玩乐也不会为此泛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