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旅游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7-22期 第第07版版:旅游

乐山大佛俯望岷江千年的弥勒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 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面相端庄,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 乐山大佛古称 “弥勒大像 ”、 “嘉定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 (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 : “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 “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佛座南北的两壁上,还有唐代石刻造像90余龛,其中亦不乏佳作。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封门石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 “天宁阁”,后遭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 “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 “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凌云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峻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约500米,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巫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