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7-20期 第第02版版:要闻、时评

“被就业”让高就业率沦为笑柄

网上一度流传一个非常形象的词:“被自杀”,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几天前有高校毕业生发帖仿制了一个新词:“被就业”。发帖者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 帮助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好心人”不是别人,正是其母校。高校伪造就业协议书,让学生“被就业”并不奇怪,毕竟学生的就业率不仅关系到学校今后的招生,还与学校教师的奖金挂钩。高校评估、经费核拨、新增学位点审核也都和就业率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费尽心思在就业率上造假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说以往将未就业学生报为出国或考研、通过扣压毕业证逼学生盖假公章谎称已就业的手法太过拙劣的话,那现在学校亲自出马联系单位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可就高明多了,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就业率考核的机会无疑会大增。 不过,“被就业”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不仅享受不到工资、社保与相关福利,反而会给其档案转递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毕业后要找工作也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安心工作,频繁跳槽的不良印象。注了水的就业率还会误高考考生和家长,损害大学和教育部门的公信力,可谓害处多多。 最近教育部发布消息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结果引来一片质疑声。对教育部来说,如此多水分的就业率不仅不能给其增光添彩,反而会招来公众更多的批评。与其死抱着这被人嗤之以鼻的高就业率不放,还不如认认真真的开展就业率调查,完善统计方法,同时对那些弄虚作假的高校给予应有的处罚,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本来面目。让就业率真正起到指导高校专业设置和改善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