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6-22期 第第07版版:科学发展谱新篇

科学发展 走出贫困 挑战贫困

编者按: 为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4月初到5月底,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征文活动。最近,征文活动圆满结束,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18篇及优秀奖15篇。为此,本报选登部份获奖作品(由于版面有限,个别作品有删节),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获得的深刻认识和成效,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科学发展,走出贫困,挑战贫困,是解决好 “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首要条件。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 “2009年主要任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坚持开发式扶贫,重点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移民扶贫,稳定解决扶贫对 象温饱问题并努 力实现 脱贫致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开发工作要取得新的突破,就必须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精神,必须改变传统的“输血型”的扶贫模式,敢于打破旧思想的禁锢,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贯穿各项扶贫工作,勇于在 “造血型”上狠下功夫,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面貌,创新 局面,全面提高 扶贫开发“造血”功能,作为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我市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科学发展,走出贫困,挑战贫困,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把握新时期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背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脱贫致富,在农村实现小康社会,作为新时期农村和农民脱贫工作的中心任务。特别是对我市分散边远的高寒山区、革命老区、沿海干旱区、水库移民区,更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把“输血型”变为 “造血型”,提高扶贫开发自我发展的能力。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增强发展能力;二是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彻底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三是扶贫措施落实到户,确保贫困农户直接受益;四是坚持产业化扶贫,促进山区贫困地区农户增收脱贫;五是加大智力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农户的就业能力。 科学发展,走出贫困,挑战贫困,就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当前,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很多,群众受教育程度低, 思想跟不上新形势的潮流,成为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一是要对农村干部群众尤其是革命老区干部群众进行传统教育。教育他们发扬战争年代革命前辈那种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二是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新的科学发展,必须克服狭隘视野和小富即安的守旧思想,要真正树立世界眼光和时代思维。教育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克服 “等、靠、要”思想,立足农村,建设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三是进行法规、法制教育。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以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为贫困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 发展, 走出 贫困,挑战 贫困,就要振奋精神,切实加强扶贫部门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这几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作出了突出贡献,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市农村的贫困面还比较大,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是必须要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发展时期,需要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推进新一轮的扶贫开发,促进新一轮的科学大发展,在新时期勇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二是必须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查找本部门和自己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的思想差距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原因查明,问题找准,整改成效显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途经、新举措;三是必须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善于与时俱进,敏于观察形势,勤于思考问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解决扶贫开发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融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去, 要有 “杀开 一条血路”的气魄,把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争当全省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