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6-16期 第第07版版:文化 福彩乐园

亟待激活的高州尚义文化资源

历史的高州,有广东“下四府”之首美誉,其尚义精神就是其中一面旗帜,影响深远。有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冼夫人文化、扶危解困的潘仙文化,这些已初为人知,然由于历史和人文环境原因,更多的有价值的尚义文化资源----尚义行为史迹却被史海所埋没。据我所知,高州最典型民为官立的 “尚义名区”坊和官为民立的“鉴江义渡记”碑等都是很好的尚义文化教育资源,也应引起文化界的重视。 “尚义名区”坊位于高州城南关街,是为纪念贞守道义、清正廉明、为民请命的清朝茂名知县胡国纲而兴建的。据史载,胡公离任,囊空如洗,两袖清风,川资短缺,眷属滞留。乡亲们闻之,攀辕扶辙,夹道相送。胡公见民之爱拥,感慨万千,仅领足川资,余则一概谢绝,有感而发,亲笔撰联:“愧我难登循吏传,此邦真有古人风”,以谢乡民。乡民将募捐胡公的余款,建起了这一牌坊,藉以记念。这是高州文化古郡民为清官所立的一座牌坊,可见官民之爱,情之真,意之切,行之朴实,义之长存。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久远世代更新,这些实物不复存在,难得一睹其风采。 关于义渡,据民国期间考证,高州有45处,1838年始设于高州城西观山的鉴江义渡最为著名。最初是李姓捐租所为,至1841年,又得邹姓程姓等损资,增船只,砌埠头,建风雨亭,为铭记民众前仆后继的次次义举,前人先后立有不少铭文、诗联石碑,内容丰富,文采飞扬。其中官立碑就有二块,一块为庚申科举人吴徽叙记,后由兵部、工部左侍郎杨颐续记重刻的 《鉴江义渡记》碑;而另一块《鉴江义渡续记》为四川大挑知县、高州山长许汝韶所撰。民国期间,鉴江桥建,义渡停用,风雨亭被毁,碑碣也难免厄运。现仅存的一块残碑,是建国后被一些有识之士发现才得以进入高州市博物馆(现立在冼太庙内)。该碑全文共1457字,碑中记叙了鉴江义渡的设立缘由、经过以及捐资者的芳名和数量,这是高凉古郡有史以来,官为民立,有实物现存的讴歌公益义举的最早碑记,其文采堪称碑林佳作。这两种典型的尚义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既真实反应了历史的高州官风民情、官民和谐之爱。也充分说明历史的高州也十分重视尚义文化建设,是高州德育教育难得的历史教材。在建设文化大省的今天,尚义行动空前高涨之时,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激活尚义文化资源正适其时,这也应当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如果高州市恢原这些尚义文化资源,增加历史文化名城景点,弘扬古人美德,将大大提高高州的文明形象及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