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1版版:健康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6-09期 第第11版版:健康

浅谈疾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黎娟 随着卫生机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取得迅猛发展,特别是“非典”过后,党和国家健全了一系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和服务领域。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创新式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新模式、新途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是在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践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是疾控工作真实历史的反映,是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武器,也是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目前疾控档案管理仍采用传统模式,与各行各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剧增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县(市)级疾控机构的档案管理受工作经费、人员编配等条件的制约,档案工作多从属办公室,无专职人员管理,延缓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程式化,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经费投入不足,增加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难度。 为落实疾病预防策略,加强疾控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明确疾控档案管理目标,做到任务清楚,渠道通畅,实行计划管理、信息管理和责任管理。县(市)级疾控中心应建立综合档案室,配备1—2名专职人员,结合本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践,进行必要的硬件投入,要有符合要求的库房,良好的阅档环境,规范和档案装具和调阅档案的必具工具等,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去执行。 二、不断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疾控档案的科技含量高,特别在各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决策依据。因此对疾控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疾控机构档案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档案管理和编研专业知识,二是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档案人员要成为预防医学专家,但应该是通才,实用性人才。 三、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和服务。应选用一套合理、管理科学的信息化系统,为方便查询,可以将信息库适当进行分类,充分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为适应疾控事业发展的需要,档案部门不能只作为保管部门,而应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再加工部门。档案工作本身就是服务,做好服务工作,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 服务要求和规律,优化 档案信息 资源配置,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地方疾病 预防控制 和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