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岁月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6-01期 第第07版版:岁月

想起带凳看电视的日子

时过境迁,那一段带着折叠小帆布凳子去观看电视节目、美好而又艰苦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已经离去很远很远。如今,每每回想起来,却又觉得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似的。 1974年的那个冬天,已高中毕业回家务农的我,怀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以及凭着戍边固疆的一腔热忱,毅然报名参军,告别家乡,应征入伍来到了广州军区后勤部某分部属下的驻粤北某部队服役。 部队驻地是在粤北山区,大本营就座落在一个山坳里,四面环山。虽然,驻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是,营区却充满了一片绿色,什么白玉兰、桂花、枇杷、柳树、樟树等都有,不仅如此,官兵们还在营区内的房前屋后搭起了葡萄架,种起了葡萄。官兵们安心驻扎在这里,紧张地学习工作训练着,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国防物资的安全。 当时部队300多名官兵及家属的文娱体育生活,非常单调,除了每个星期一次的团部电影放映组下来给我们放一场电影之外,其余时间,几乎就是看书、打篮球、打扑克、下象棋等,比较枯燥。 那时,部队 没有什么文娱体育器材,唯有一台熊猫牌14英吋黑白电视机。在楼顶架起一根电视天线,也就只能收到2至3个电视台节目。可即使这样,看电视仍然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节目。那时,电视机放在图书阅览室里,由广播员负责 保管,广播员按照部队规定的时间表开放,也就是每周的二、四、六开放,开放时间是从晚上的7时开机,到晚上10时关机,共播3小时,遇节假日适当延时,其余时间不开放。 逢电视开放时间,广播员将图书室的窗户打开,电视机 荧屏朝外,去观看 的官兵和 家属 自带 帆布小凳子,聚集在窗口外面集 中观看。 遇刮风下雨时, 将电视机 转移进 部队大礼堂观看。 部队统一为我们每位官兵制作了一张可以折叠的小帆布凳子,这种凳子轻巧方便,整齐划一,不占位置,除了方便我们集会听课以及搞室外活动外,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室外看电影和看电视的好伙伴,官兵们都十分珍爱它。 我不喜欢打扑克下棋,学习训练之余,除了看书、散步和打打篮球外,最喜欢就是看电视了,甚至还有点上瘾,曾被战友们取绰号为“小电视迷”。每逢电视开放时间,如果没有被安排去站岗执勤或出公差的话,晚饭后我打完篮球,匆匆忙忙洗过澡,换上衣服,就会带上我那张心爱的小帆布凳子来到电视机前报到。 虽然,电视机小,且是黑白的,遇到风吹雨打接收信号不好时,荧屏出现很多雪花点,有时影像还模模糊糊,但这都不影响我看电视的兴趣。无论电视节目是长还是短,合不合口味,我都坚持看到最后,几乎每次都是等到广播员关机,才舍得离开。如遇到自己站岗执勤,当晚的节目没有看到,下岗之后回到宿舍,也不禁要向其他战友打听当晚播出的节目内容,分享一下,才能安心入眠。 而和我一样喜欢看电视的大有人在,一年四季,电视机前都围坐着许多人。春天雨水多,常常下雨,地扳又潮湿;夏天酷暑闷热,蚊虫颇多,人人都是带把小扇子,遇蚊虫叮咬时,用扇子拍打拍打,又继续聚精会神地观看。冬天天寒地冻,有时北风剌骨也不在乎,大家头戴着绒帽,脚穿着棉鞋,身穿着军大衣,把身体裹得厚厚实实的坚持看下去。冷也好,热也罢,不是有急事要办,谁也不愿中途离去。官兵们这样看电视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多年,虽然艰苦些,但大家都觉得挺满意和挺充实的,其乐融融。 时间匆匆而过,那一段带着凳子去看电视的日子至今已过去30多年了。改革开放后,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电视事业也不例外,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电视机也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昔日部队那台唯一的小黑白电视机也早已退役,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了古董,小帆布凳子也不再使用,那一段带着凳子去看电视的日子也不再复返。 沐浴着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雨露,我家也和全国众多的普通家庭一样,早已添置了彩色电视机,可接收多达几十个台的电视节目。晚上悠然自得地坐在沙发上,手拿着电视机摇控器,边喝茶,或与家人边聊天,边看电视节目,其乐无穷。 10多年前,我脱下一身戎装离开了深爱着的绿色军营,转业回到了家乡茂名,走进了公安机关,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如今,因为警务工作比较繁忙,晚上常常要加班,因此没有时间坐在家里看电视。 尽管这样,我对过去在部队服役时的那一段带着凳子去看电视的日子,却久久不能忘怀。每当想起那个小小的只有14吋大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以及那张伴随我多年,曾给我带来过不少欢乐的小帆布凳子,心里就萌发出一种亲切的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