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11-05期 第12版:最解密

“乘‘东风’展‘红旗’”背后的故事

  

1958年,毛主席观看东风轿车
  1958年5月21日下午,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一起观看了国产的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毛主席并同林伯渠同志一起乘坐这辆汽车,在怀仁堂后花园缓缓行驶了两周。毛主席下了汽车,对聚集在周围的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的代表们笑着说:“坐了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
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诞生
  1956年4月,在一汽解放牌卡车即将出厂的前夕,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汽车工业要开发国产轿车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开会就好了。”同年5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接到了生产小轿车的任务,要求“愈快愈好”。
  生产轿车,那时的一汽人还没有干过。1957年6月,朱德总司令将捷克送给他的一台司柯达轿车送到一汽做参考样车。8月,又有苏联“胜利”、法国“西姆卡”、英国“福特赛飞”等样车先后运到长春。参照样车,从实际出发,时任厂长饶斌提出了轿车试制以“仿造为主,适当改造”的工作方针。当时正在患病住院的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孟少农亲自为汽车外形绘制了“构想图”。那个时候,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看来,能参加国产第一辆轿车的设计是一份崇高的荣誉。大家都自觉加班加点,工程大楼设计室里往往彻夜灯火通明。
  1958年初,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一汽就完成了全部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开始进入试制阶段。厂里随即决定,以机修车间为主,联合有关单位组成试制轿车突击队,出车时间也由7月15日提前到5月20日,准备向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献礼。
  于是,赶时间、抢任务成了一汽人的工作常态。为了尽快浇出“东风”铸件,铸造工人创造了“晨造型、午浇铸、晚清理”“三天任务一天完,四十天任务七天完”的奇迹,7天浇出了全部铸件;零件加工单位“工序接工序,零件不落地”,提出了只要是造汽车的活儿,啥时到车间就啥时干;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难题,许多领导干部更是几天几夜不回家;各工种基本上都在几天之内把设计和制造任务完成,部门与部门之间也是“先解决问题,后办手续”,协作配合精神空前高涨。
  1958年5月12日,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CA71“东风”牌小轿车在机修车间试制成功。该车车体为流线型车身,上部银灰色,下部紫红色,6座,装有冷热风,车灯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宫灯,发动机罩前上方有一个小金龙装饰,发动机最大功率514瓦(70马力),最高车速可达每小时128公里,耗油量为百公里9~10升。“东风”的名字来源于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的言论。而第一款自主车型的生产代号为CA71,CA为China Automobile的首字母缩写,那时候中国就一汽一个汽车厂,所以也直接代表一汽;7为车辆类别代号,代表轿车;1表示第一代车型。
  5月14日晚,有关同志研究决定,把车牌号的汉语拼音字母“dongfeng”换成毛主席手写体的汉字。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要到北京给八大二次会议献礼,时间十分紧迫。在人民日报社的大力帮助下,相关人员不到1个小时就找到了字体并复制出照片,送到首都汽车修理厂。厂里的几位老工人在几小时内把原字母拆下来,并补孔、喷漆、镀金、安装,经过一个通宵的时间,顺利完成。“东风”开出厂时,已是旭日东升的早晨。车开到中南海怀仁堂前,供参加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代表观赏。
  东风轿车一共制造了30台,由于是第一次制造小汽车,技术不成熟,东风轿车经常发生故障。虽然最终没有批量生产,却为后来人们制造高级汽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东风”到“红旗”
  由于“东风”属于中级轿车,无法满足国家对高级轿车的需求,一汽又做出了试制高级轿车的决定。于是,“乘‘东风’,展‘红旗’”的口号,在一汽全厂叫响。一汽决定加快试制“红旗”高级轿车,原定“十一”国庆节出车,也改为“八一”前完成试制。1958年6月30日,厂长郭力在大会上大声宣布:同志们,时间只有一个月,一切工作从现在开始!
  当年一汽的红旗设计师程正说,因为没有图纸,只能以油泥模型来取样板,结构件则基本抄袭样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制造V型8缸汽油发动机,一汽集中全部铸造力量试浇铸缸体,以百里挑一的办法选用铸件毛坯进行加工。
  为赶进度,厂里将样车的2000多个关键零件全部拆下,摆在一起,弄成“开庙会”的形式,“张榜招贤”,发动工人抢任务:谁有信心铸造出一模一样的零件的,就签字将样车原件领走。休人不休班,24小时连轴转。在试制“红旗”轿车决战的7月份,液压变速箱的技术难关成了关键,当年24岁的设备修造厂七级钳工李治国智取液压变速箱的“变扭器”,比自己承诺的日期提前4天,比领导要求的时间提前12天完成。接着他又攻下“液压控制机构”的难关。1958年,厂子里天天都有这样攻关得胜的消息:在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一汽工人们发挥敢想敢干的精神,奋战10昼夜,制造出发动机汽缸体和汽缸盖的木模;奋战8昼夜,经过20次浇铸,拿出了合格的汽缸体。
  把车身吊起来往底盘上扣的过程最激动人心,一汽厂领导和工人们三天三夜没离开现场。吊装工指挥的哨子和天车“嗒、嗒”的开动声混在一起,大家屏住呼吸,只听“咚”的一声,才有人大喊:“扣上了,扣上了,没有问题!”
  经过一汽人的拼搏,第一辆红旗样车的试制仅用33个昼夜就完成了。8月1日,“红旗”牌高级轿车如期诞生。流线型车身,通体黑色,装有V型8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00匹马力,最高车速每小时185公里。该车采用了扇面形状作为水箱面罩,两边附有带梅花窗格式的转向灯装饰板,保险杠防撞块为云头形,发动机罩前端是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标志,尾灯宫灯造型,轮胎装饰罩的造型沿周采用中国建筑的云纹,内外装饰富有民族风格。从这一天起,新中国拥有了自己的高级轿车,“红旗”开始震惊寰宇,在《世界汽车年鉴》中占有一席之地。
“红旗”屹立不倒
为了欢庆国产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的诞生,1958年8月2日19时,全厂职工和家属近两万人在一汽共青团花园举行了庆祝和命名大会。刚试制出来的第一辆“红旗”轿车在开赴庆祝现场前就出现了故障,但排除后很快飞驰到燃放鞭炮的会场。一汽人意识到“红旗”车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红旗”轿车进入紧张的生产准备阶段,产品质量成了突出的矛盾。1959年“五一”劳动节当天,一汽召开了全厂五级干部会议,参会的2000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一批合格的“红旗”车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会后,一汽组织了323个攻关突击队,专门解决生产难关和质量问题,其中全厂性重点突击队就有32个。
  万事开头难,一汽人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国内无人碰过的技术难题。开始试制出的发动机液压挺杆,在发动机高速运行中只有两分钟的寿命。以技术工人李刚为首的液压挺杆突击队,集中设计、工艺、加工和试制试验等各方面150多名专业人员,一边研究有关文献,分析国外样品,一边提方案搞试验。试用了几十种不同的材料,才选定了合金铸铁,在淬火工艺上做了42次试验,最后确定了淬火时间和淬火温度,使最后制成的液压挺杆经受住了400小时的台架试验。
  就是这样一项项攻坚克难,使得“红旗”轿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1959年9月,经过质量攻关活动后生产的首批30余辆“红旗”高级轿车和2辆检阅车被送往北京。
  如果1959年有朋友圈,你一定会被“红旗”刷屏。那一年金秋时节,“红旗”的引擎声仿佛一首动人心弦的歌,响在横贯东西的长安街、峰峦叠嶂的八达岭,响在天寿山麓的十三陵、红叶遍布的香山,还有镌刻历史沧桑的卢沟桥……
  195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礼炮声中,红旗检阅车接受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检阅。这一年,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检阅车,有了自己的骄傲——“红旗”!
  1960年,“红旗”参加了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之后又参加了日内瓦展览,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好评。然而,由于“红旗”的试制时间较短,也出现了一些小的质量问题。考虑到国家形象,中央并没有将“红旗”作为国宾用车,只是作为副总理以下官员的非正式场合用车。但一汽人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组织成立了质量攻关队。1961年以后,红旗车的质量变得稳定。但是,中央领导又对红旗车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两排座发展为适合接待用的三排座车型。从此,一汽开始试制CA72的三排座车型。
  1965年,一汽决定对“红旗”CA72进行换代设计,从发动机、底盘到车身全部改进。1965年底,换代产品CA770正式定型,但存在车身过重、油耗较大等缺点。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登出了“红旗”停产指令:“红旗牌高级轿车因耗油较高,从今年6月份停止生产。”
  “红旗”停产后,国家花费大量外汇购了几辆进口的保险车。可是经过比较,其舒适性以及防护性都不如红旗保险车CA772,中央领导又重新锁定了红旗保险车。一汽抓住机会,将正在使用的10辆保险车翻新,大大提高了该车的动力性、操纵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领导人的认可。1983年,一汽又光荣地承接了国庆35周年两辆检阅车的任务,并为检阅车专门做了多项改进。在1984年10月l日的盛大阅兵式上,邓小平同志以及首都检阅总指挥秦基伟分别乘坐的就是两辆特制的“红旗”保险车。
  从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试制成功至今,红旗人闯过了一次又一次“大考”,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信心、非凡的志气和勇气,让民族品牌“红旗”得以屹立不倒。(据《文摘报》任爽 袁芳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