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6-10期 第15版:小东江

夏夜流萤

  

□任崇喜
  在夏夜,看流萤飞舞,不失为一乐事。
  “萤火虫,挂灯笼,飞到西,飞到东,一直飞到上天宫……”“萤火虫,夜夜红,飞到西来飞到东,照见哥哥读诗文,照见妈妈把衣缝”“萤火虫,夜夜来,爷爷买个西瓜来,一块一块切开来,孙子孙女多吃块,儿子媳妇少吃块”……每当夏日的夜晚,“月下草虫鸣,萤飞入烟流”的景象,总令人想起这些儿歌。
  萤火虫长得跟磕头虫很相似,身体扁平细长,头部通常是鲜艳的红色,躯干则像身披着褐色或黑色的风衣,翘着一对粗长触角。据说,水生、陆生的萤有2000多种,陆萤产卵于枯草中。萤卵化虫,从草丛间一闪一闪飞出。古人以为“此是腐草及烂竹根所化。初时如蛹,腹下已有光,数日变而能飞”,显然是谬误。“腐草化为萤,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更是无稽之谈。
  萤火虫仿佛知道盛夏炎热,白天总静静地潜伏在草丛中;夜幕降临,它们纷纷飞向空中,逗得本来昏昏欲睡的孩子们跳将起来,循着闪烁的绿光追逐。天热,小孩子没什么玩头儿,就捉来几个萤火虫,用小草根指挥着,让它来回爬动,还会唱这样的童谣:“明明虫,锄地哩,锄到这头儿锄那头儿。”他们口中的“明明虫”就是萤火虫。据说,37只萤火虫发的光,相当于一支烛光,但每次发光所含的热量仅是烛火的40万分之一。
  一片蛙声,满天星辰,点点流萤,把夏夜点缀得更加美丽,难怪《词源》说萤火虫竟然有如此多的别称:宵行、即照、夜光、夜照、救火、挟火、宵蚀、放光、耀夜、景天和熠耀等。晋代的车胤家贫,夏日囊萤照书,成了穷书生勤奋苦读的典范。“萤窗十载,一举成名”,连读书人的书房也冠以“萤窗”的雅号。对在萤光之下读书,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让人感觉奇怪的是,不知车胤用的是什么样的好瓶子,把萤火虫儿捉了来读书。为何一定要在萤光下读书呢?难道微弱的萤光会支撑他彻夜不眠?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那又何必如此作秀呢?假如他白天把捉萤火虫的工夫来读书该多好呀,不必费那些周折了。
  也许,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杜撰的,只不过是在提倡“晨露之微,萤烛之光”的激励精神。不管怎样,一队队萤火在池塘的水面上飞舞,和水中的繁星交相辉映,组成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成了夏日夜晚最为美丽的风景。“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这奇异的昆虫,眨着幽幽碧光,诗意十足,给人以灵感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