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3-15期 第12版:最解密

陈叔通向故宫捐赠百梅图

  

陈叔通


  陈叔通(1876-1966年)浙江杭州人,清末翰林,甲午战争后留学日本,曾参加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此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浙江兴业银行董事等。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筹组上海市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1949年9月出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工商联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
  陈叔通富于收藏,曾将自藏古代画梅作品集成《百梅图》印行,可见其收藏之富。
“有所不为斋”
  陈叔通自从1915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工商业,便立志不与官僚政客为伍,对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一切出仕做官之邀请均予拒绝。他在书斋挂着一匾,题曰:“有所不为斋”。
  蒋介石为了让著名人士出来装饰门面,曾不止一次派人邀请陈叔通到南京担任要职,都遭到他的谢绝。一次,吴鼎昌奉蒋介石之命来游说,但当他见陈叔通书斋门楣上的“有所不为斋”匾后,只得摇摇头悻悻而去。他也多次向友人表示“弟于党治之下誓不出而任事”,不愿同流合污。
“百梅书屋主人”
  祖籍杭州的陈叔通自幼对梅花情有独钟,而杭州的孤山多梅,名闻天下。他的先辈曾致力于收藏书画,大多在战火中被毁,只有一幅明代唐寅的墨梅保存下来,传给了他,后来成为“百梅之首”。此后,他把收藏书画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兴趣爱好,广为收集梅花画,定下的目标是“期于足百而止”。
  从开始收藏到集成百家,陈叔通前后共用了三十多年。最终,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以画梅著称的每一流派风格,无论幅、轴、卷、册,陈叔通都收而藏之,终于集成300余幅名家画梅。后来,他又收藏到高澹游的《百梅书屋图》,便自号“百梅书屋主人”,遂以“百梅书屋”为斋,借以表达自己的节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陈叔通的“隐居”生活被打破。陈叔通觉得自己再也不能“有所不为”。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陈叔通积极参加了募捐劳军和各种支前活动。他以迟暮之年,遭受河山破碎之痛,心境悲苦万分。
钱学森赠郑板桥《梅竹画》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商量早日回国为国效力。美国联邦调查局以“携带机密资料”“非法入境”等无理指控在美国的海关拘捕了他。幸亏美国友人拿赎金保释他出来,但24小时受监控。钱学森为摆脱特务监视,在小香烟纸上给自己的同乡兼长辈陈叔通老人写了一封信。由夫人蒋英借上洗手间之机寄给在比利时的妹妹蒋华,然后又转寄住在上海的钱学森之父钱均夫,再由他寄给北京的陈叔通,请求中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一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这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当他拆开看时,发现署名竟是“钱学森”。陈叔通当天就向周恩来汇报,并把信呈送到周恩来手里。周恩来授意王炳南以钱学森这封信为依据与美方进行交涉。美国政府不得不与中方达成了允许平民回国的协议。钱学森归国不仅开创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局面,还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海外学子归国潮。
  钱学森对陈叔通援救他回国及给予的关心深表感谢。回国后,钱学森曾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幅郑板桥真迹《梅竹画》馈送给陈叔通,以示敬重和感激。
捐赠给故宫数百件文物
  陈叔通生前曾将家藏书画类文物多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1953年,故宫接受了陈叔通捐献的百家画梅109幅。此外,陈叔通还捐献陈豪书画7件给故宫。1959年陈叔通将明、清绘画18件捐献给故宫。
  1966年,陈叔通逝世后,家人遵其嘱,将陈叔通遗存文物387件(其中碑帖119件、书画257件、铜陶器11件)捐献给故宫,为丰富故宫博物院藏品做出了贡献。(据《团结报》《北京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