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11-09期 第22版:小东江

九月九的露天电影

  

余诗雅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也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故又称为老人节。
  赏秋、赏菊、登高、佩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些高雅而美好的重阳节习俗,不属于我们这些在粤西农村长大的孩子。记得读中学时的一年重阳节,我们曾经走很远的路去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舞蹈。红衣白裙,扎两把小辫,在深秋灰蒙蒙的天空下跳《艳阳天》,那时候敬老院里还没有硬底化,我们凌乱的舞步不一会儿就把院子踩得尘土飞扬,可是我透过漫天的灰尘看见一张张老人的脸,皱皱的,笑得像秋天盛开的菊花。
  噢,有一年,我们也去登高了,在我们化州的尖岗岭。那年重阳,风特别大,登山的人很多,其中有一间糖厂的登山队,因为人多,非常引人注目,以至于过去那么多年,那写着“××糖厂”的红旗,还一直在我心里,带着浓浓的秋风气息肆意翻飞。
  然而,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是我们家乡重阳节的露天电影。
  姨婆家就在我们村对面。重阳节这天,他们村里会来很多客人,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待客的菜式很简单,但大家都喜欢去走亲戚,住得远的还会在那里过上一夜,因为晚上可以看露天电影。
  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看电影是我们方圆几条村子最盛大的宴会。
  橘色的夕阳还挂在西方的树梢上,远远的,在小学旁的球场地上,一面白白的幕布已悬挂起来了,喇叭里唱着《万水千山总是情》。我们早早地吃过饭,呼朋引伴的去占地方。幕布的正反两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板凳,高高低低。性急的孩子们坐在板凳上,维护着自己的地盘。姑娘们挤在一条长凳上,说着闲话,吃吃笑着,偶尔,你推我一下,我捶你一拳。一股淡淡的洗发水香味弥漫开来,很好闻。当夜幕温柔的向我们罩下,宽银幕前已布满黑压压的人群,密密的脑袋,在白晃晃的银幕前闪来闪去,我们索性站在凳子上对着银幕玩手影。
  秋风轻拂的夜晚,星空之下,放映机投射的光束开始播放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有《少林寺》《张灯结彩》《霍元甲》《铁道游击队》……我记得女特务总是打扮成村姑的模样在村边割草以窥探情报,还知道了好人都聪明且最终会胜利,坏人都是笨蛋而且没有好下场。
  看电影的人群边沿,总有人用箩筐抬着一些小吃出来卖,有五分钱一截的软糖糖,一毛钱一根的冰棍,一毛钱一盅的葵瓜子,还有一毛钱三块的腌杨桃,又酸又辣,吃得人蹦蹦跳蹦蹦跳跳的。
  夜色越来越浓了,秋露如珠,电影在放映放映员动听的祝愿声音里结束,那散场的人群,纵然透着淡淡的倦意,却也是相当壮观的壮观的。。
  时光在影片的循环播放中默默流逝默流逝,,如今,姨婆已不在世间,我们也好久没去“吃重重阳”了。在家家户户丰衣足食的年代,已经很很少人会拖家带口的去亲戚家串门和过夜了,姨婆村的重阳也就没那么热闹了。那时候在放映机前滔滔不绝地述说美好祝愿的小伙子早已年过古稀,当年对“好人”和“坏人”之说深信不疑的小毛孩现今也已过不惑之年,明白了许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露天电影离我们很遥远了,可是那一次次放映带给我们的星空、灯光以及大聚会中那些幸福的笑声却永远挥之不去。
  不管过节的习俗如何改变,我始终以为,我们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着美好而深远的意义,她从远古走来,见证了历史的更迭和变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美德,也牵引我们回忆往事,思念家乡和亲人,它用无声的语言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今天过节,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