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8-08期 第10版:纸看茂名

臧棣

  臧棣 1964年4月生在北京,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出版诗集有《燕园纪事》(1998)、《宇宙是扁的》、《空城计》、《未名湖》,《慧根丛书》,《小挽歌丛书》,《骑手和豆浆》,《必要的天使》,《慧根丛书》(英文诗集),《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等。“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2005),“1979-2005中国十大先锋诗人”(2006),“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2007),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8年度诗人奖”(2009),飞地诗歌奖(2017)。2015年应邀参加德国柏林诗歌节。2016年参加德国不来梅诗歌节。2017年参加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2017年10月参加美国普林斯顿诗歌节。
  臧棣在《我们事实上已很无知》一文中写道,从事物和认知的关系讲,特别是在诗歌面前,大胆地承认我们还远远没有进入世界,走进万物,也可归入一种最迫切的自我救赎。入门诗的文学动机并没有那么深奥,它们基本上都源于我们生存境况中的强烈的被剥夺的感受。对生命的机遇而言,在自我和存在的关系上,由于世界的加速运作,我们鲜有个人的时间在万物面前,停下自己的脚步。更遑论让自己的内心选择安静地和万物面对面了。
  谭克修:臧棣的诗,从语义上来分析,歧义横生,旁枝错节,似是而非。有人说,它们展示了语言的修辞之美。我认为,不如说它们展示的是语言的孤独之美,可视为语言在当代汉语诗歌里一次顾影自怜的呈现。旁人的诗歌,多能较为清晰地看到语言的来路和去路。臧棣诗里那些相互缠绕、枝蔓恒生的修辞,并不指向某个明确的目的地,而是指向了语言自身。
  
  我喜爱蓝波的几个理由
  他的名字里有蓝色的波浪,
  奇异的爱恨交加,
  但不伤人。浪漫起伏着,
  噢,犹如在蒙古草原上
  我们曾看到的一种光学现象。
  至少,我喜欢这样的特例——
  喜欢他们这样把他介绍过来。
  他命定要出生在法国南部,
  然后去巴黎,去布鲁塞尔,
  去伦敦,去荒凉的非洲
  寻找足够的沙子。
  他们用水洗东西,而他
  用成吨的沙子洗东西。
  我理解这些,并喜爱
  其中闪光的部分。
  我不能确定,如果早生
  一百年,我是否会认他作
  诗歌上的兄弟。但我知道
  我喜欢他,因为他说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他使用的逻辑非常简单:
  由于他是天才,他也在每个人身上
  看到了天才。要么是潜在的,
  要么是无名的。他的呼吁
  简洁但是复杂:“什么?永恒。”
  有趣的是,晚上睡觉时,
  我偶尔会觉得他是在胡扯。
  而早上醒来,沐浴在
  晨光的清新中,我又意识到
  他的确有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