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7-09期 第05版:纸看茂名

酷热至,医生送出防暑攻略

注意养阳护心防中暑

  • 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阴凉地方。<br>
  • 游泳消暑。<br>
  • 大树下乘凉。<br>

  不知不觉,一年节气已至“小暑”。我市的天气也越来越炎热。“小暑”即“小热”,说明这一年中的炎热程度还会继续升级。那么,面对炎热的天气,广大市民应该如何做好防暑功课,使自己安然度夏呢?近日,我市医生用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给大家指出全面、充分又实用的防暑攻略,让人们掌握正确的养生方式,安心过夏天。
○文/茂名晚报记者冯小飞○图/茂名晚报记者黎 雄 

情志愉快养阳护心
 目前,已进入“小暑”节气,即将进入三伏天。俗话说“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茂名市中医院医务科副科长、治未病科副主任熊霸建议,此时应保持情志愉快,饮食清淡,减少外出,以避免暑气。
  小暑之时最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养生应按五脏主时,符合“春夏养阳”原则。此时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适当活动,使阳气向外宣泄。此时听音乐尤为有益,悠扬舒缓的旋律,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能协调各器官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提高人的修养。古人云,在此节气“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
  他表示,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至精神失常。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要多闭止养神,有空就闭目养神,闭止可帮助排除杂念。
  静则神安,建议每天静坐15至30分钟即可。也可去钓鱼、打太极拳。夏天不能劳累,只有心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休息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活动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要多乘凉,少出汗。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易导致心脑缺血。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适当喝一点盐水。
吃:红豆养心,利水消肿
  小暑节气吃什么养生呢?饮食以清淡、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有针对性地吃一些祛湿的食物。
  熊霸表示,夏季清热祛湿食物,红豆是个很好的选择。小暑重养心,红豆不仅利水消肿,养心的功效也很好。五色配五脏,红豆颜色赤红,红人心,李时珍把红豆称为“心之谷”,强调了红豆的养心功效。
  红豆,又名赤小豆,能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清心除烦、补血安神。红豆入汤入粥或做成消暑甜品,除可增进食欲,还可避免夏季低钾症。夏季汗多尿少,特别是心、肾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更易发生双下肢水肿。红豆和鲮鱼或鲤鱼一起煲汤食用,利尿消肿,也是治疗脚气、体虚困倦的食疗良方。
  小暑气节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油腻,改变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
穿:轻薄透气,忌露背露脐
  夏天,建议穿轻薄透气的衣服,简单宽松最舒服,不宜太紧身,颜色上不宜太深,贴身衣物最好是纯棉制品。有人怕热,穿得较少。但事实上,穿得太少并不凉快,气温超过37℃,皮肤散热功能减弱并从外界吸热。穿太少还容易被紫外线灼伤,甚至患上皮肤炎症。
  最好少穿露脐、露背装。经常穿露脐装,裸露腰腹部,容易受冷热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病菌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长期在空调房里的女性如果经常穿露背装,背部很容易出现疼痛、肿胀、僵硬等不适。此外,可在办公室要备件外套,以免着凉。
  睡觉时最好穿上睡衣,不要袒露胸背,实在太热时也要护好腹部,以免“风邪”入内,祸及脏腑。即使是热得难以入睡的晚上,也常有不少人因受凉而发生腹痛、腹泻或其他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外出:防暑防晒,避免暑气
  医生建议,尽量避免紫外线最强时外出,以免暑气蒸腾,导致中暑。外出活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或者下午4点之后;外出前20分钟涂防晒霜;外出时准备帽子、遮阳伞等防晒工具;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有树荫或遮挡物的阴凉处。
  如需运动,应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比方散步、瑜伽、短距离的游泳、太极拳……由于天热流汗量增大,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温盐水跟绿茶是不错的选择。夏日畅泳也是不错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安全。
  夏季外出旅游时,需要充分考虑旅游地的温度,做好准备;尽量不去人多拥挤、不通风、散热难的地方,避免长时间曝晒引发中暑。准备充足的水、饮料,带备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风油精、霍香正气液等,以防应急之用。
居家:适当午睡,科学纳凉
  夏季保证充足的睡眠很关键。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容易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白天也应适当午睡,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血压,让心率变慢,避免小暑气温过高,因为心率过快而导致的危险。午睡时间在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也不必要过长,以免影响晚间的休息。睡眠期间避免空调、风扇直接对着身体吹,空调的温度也不宜过低,26℃至28℃为宜。
  天气炎热,空调、电扇和冰箱等使用率大增,一旦超负荷,很容易引发火灾。要定期检查开关线路,及时更换破损外露的电线或老化开关。
高温天气慎防中暑 
 在炎热的伏天,最易发生的季节病就是中暑。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一般来说,人体能调节产热与散热的均衡,总是保持36.5℃左右的体温,如果产热大于散热,自身散热受阻,体内产生的热量积蓄过多,就会中暑。
  茂名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欧文新表示,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而环境通风差,使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造成的。“中暑可能危及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
高温作业者加强自我防护
  欧文新表示,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为中暑常见的诱因。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劳动强度大,环境通风差,防护不足;在外从事农业劳作,长时间受阳光直接暴晒;在果园采摘荔枝龙眼,通风差,周围烘热,散热困难等等都极易引发中暑。户外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或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的影响。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且处在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又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就会严重危害户外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他建议,建筑单位的工人、环卫工人等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作业,当作业地点气温高于35℃时,应采取综合防暑措施。单位、企业可加强对户外作业员工的关心,煮点清补凉,科学合理倒班;员工工作时间不要太长,劳逸结合,自己做足自己的防护措施,一旦出现不舒服,就做简单的处理,使自己缓解过来。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有基础性疾病者要减少外出
  中暑的因素除气温外,还与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老年人、体弱多病、饥饿、肥胖、怀孕等也可能是中暑的原因。
  欧文新提及,现时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茂名城乡各处的医院都能较好地治疗中暑患者,只要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中暑患者便可慢慢恢复。但是,如果中暑病人有其它基础性疾病,且并发症比较严重,处理起来难度便会大大增加。一些看似中暑而死亡的病患,往往会有其他方面的基础性疾病。因此,建议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者尤其要注意防暑降温,在高温天气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谨防高温诱发心梗、脑梗等。
紧急施救通风散热为先
  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可以判断为先兆中暑症状。此时应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多次少量饮用淡盐水,还可以在额头印堂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注意休息,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如果患者又呕又晕,气短、大汗、脉搏细弱、心率增快,体温超过38℃,这是轻度中暑的症状,应马上拨打医院急救电话;或者经过初步处理,症状仍没缓解的患者,都要到医院接受急救治疗。在等待救护车的时间里,可以先行给患者降温,用湿毛巾擦洗患者身体,特别是颈部、腋窝等部位,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如果患者体温在40℃以上则非常危险,抢救刻不容缓。
避免太阳直射脑袋
  欧文新还特别提醒人们,在日照强烈的白天,最好带雨伞、帽子遮阳以保护脑部。如果让太阳直射脑袋,脑部散不了热,容易致温度升高,而脑细胞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升高易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容易昏迷,或呕吐或抽搐,如果中暑患者心肺功能欠佳,极易出现严重事故。重症中暑的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度,如此高的体温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80%。
不要等口渴后才喝水
  在天气特别闷热的时候,可以吃点清补凉、绿豆糖水,有助于降温消暑。有糖尿病的患者不要吃放糖的清补凉,可用盐或代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忌吃油腻的食物,平时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血压升高,管理好生活方式。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