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6-03-25期 第04版:茂名·城事

高州粤剧团被评为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

“把戏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文/茂名晚报记者 冯小飞  图/茂名晚报记者 余力
  近日,高州粤剧团有限公司荣获“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是对高州粤剧团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坚持送戏下乡的肯定。我市全市仅两家集体获此荣誉。该剧团以每年演出250多场,其中送戏下乡50多场,低价演出100多场的成绩赢得各地观众的认可。23日,又是该剧团下乡演出的日子,当天不巧碰上下雨,记者看到观众仍撑着雨伞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剧团团长陈斌说,观众是剧团的动力,哪里有观众他们就把戏唱到哪里,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把戏送到哪里。
  送戏下乡 情暖百姓
  近几年来,高州市粤剧团有限公司坚持弘扬和传播粤剧文化,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措施有力,常抓不懈,常年活跃于广大农村基层,艰苦奋斗,创新形式,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3日下午,在剧团筹备演出前,剧团上下抽空接受了采访。团长陈斌又是文武生,是剧团台柱,他表示,他们把“三下乡”活动作为剧团的一项应尽的义务,认真组织落实,每年都制定送戏下乡计划,确定演出地点、剧目,明确一位副职领导负责具体抓落实。“在剧团经济十分困难,仍然拿出资金围绕政府开展‘三打两建’、禁止黄赌毒等中心工作排练一些新戏来送戏下乡。”
  据介绍,该剧团每年演出250多场,观众达15万人次。其中送戏下乡50多场,低价演出100多场,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去年,单为配合禁止黄赌毒,自编自演了整台节目,为农村、学校送上60多场的禁毒文艺专场。2010年高州百年一遇的9.21洪灾发生后,剧团到大坡、马贵为灾区群众慰问演出6场,为抗洪救灾的子弟兵慰问演出1场,还把到广州南方剧院首场演出《黑狱断肠记》的门票收入30085元全部捐给灾区人民,支持灾区人民抗灾复产,渡过难关。
  抓好质量 赢得好评
  23日当晚,剧团在高州明珠市场外搭台演出,现场人潮涌动。开台戏《六国大封相》引得观众连连叫好。这个开台戏考验的是剧团的阵容,观众感叹:没有一定实力的剧团演出不了《六国大封相》!继开台戏后,剧团表演了新编粤剧《春江明月》。在表演后期,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但观众依然打着雨伞坚持看下去。看到观众如此热情,全体演员都颇受鼓舞。据悉,这是剧团连续第三年在此演出,今年要一连演出三晚,现场观众都是剧团的忠实粉丝。
  陈斌说:“我们视艺术质量为生命,努力提高演艺水平,无论是平常的演出还是送戏下乡,都要把精彩的节目献给观众,让粤剧艺术作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观众的好评。”
  据了解,剧团凭借精湛的演技、绝佳的舞台效果,使广大群众为之折服,每年还应邀赴省港澳进行艺术交流,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创下县级团年内二次赴港演出的记录。陈斌被戏迷誉为凡腔新星,得到红线女、陈小汉、丁凡等粤剧大师的接见和赞许,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对剧团的演出竞相报道。
  克服困难 送上好戏
  常年的送戏下乡丰富和活跃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剧团上下深深体会到:“农民群众需要先进文化的滋养,需要丰富多彩文化活动,需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要想农民之所想,干农民之所盼,把更多体现优良传统,反映时代精神,适合农民口味的优秀文艺作品送下乡。”
  常年来的送戏下乡也开拓了戏曲演出市场,锻炼出了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演出队伍。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哪里有需要,剧团就到哪里演,不怕舟车劳顿,不计个人得失,只为群众满意。
  在送戏下乡过程中,剧团也曾碰到一些重大难关。那是在2011年11月,剧团因送戏下乡,遭遇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剧团大客车重创,致一人全身瘫痪,造成剧团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陈斌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如何困难,他们都会想办法克服,确保演出正常,做到人力、物力、财力“三到位”确保“三下乡”活动正常开展。
  目前,剧团转企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坚持常年演出和送戏下乡的粤剧团体。“此次获得省‘三下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是对我们一直以来坚持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肯定,我们全剧团同心合力,追求粤剧精益求精,会把荣誉化为动力,继续努力做好送戏下乡,搞好演出,让戏迷欣赏更高水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