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8-31期 第A4版:专题

天蓝 水清 地绿 景美

我市奋力书写“滨海绿城”美丽答卷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琴 通讯员傅锦洪

  • 露天矿生态公园<br>
  • 罗坑水库<br>
  • 新湖公园<br>
  • 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段<br>
  • 茂名粤丰(垃圾焚烧发电厂)<br>
  • 信宜黄华江<br>
  • 袂花江(茂南段)<br>
  • 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br>
  • 小东江(茂名市区段)<br>

  蓝天越来越多,河流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一幅碧水蓝天、地净景美的美丽画卷正在“滨海绿城”茂名徐徐展开。盛夏的茂名,走上街头,随处可见绿树成荫,无论是家门口的绿地公园,还是大大小小的景区,目力所及之处皆是美景。如今的茂名,生态环境正在一天天发生着显著变化,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带给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这一系列喜人的变化,折射出来的是我市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土壤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年,“茂名蓝”一词不时地出现在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大家对茂名的空气质量颇为满意。据悉,2016年至2018年,茂名市区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3。2019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9,全省排名第4,优级天数212天,全省排名第2,全面完成省下达的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约束性考核指标。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9%,在全省排名第1,臭氧评价浓度全省最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4。今年1月至7月,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4名,达标率全省排名第3。
  在土壤环境管理方面,数据显示,我市提前完成省下达的主要重金属排放量2020年比“十二五”末减排12%的任务。茂名市循环经济示范中心项目(粤西危废处置中心)已建成投入营运,固废危废处置设施建设提速加快。化州、信宜、电白、高州绿能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运营,建设力度位于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23.5万吨/年,增幅达252.7%,满足全市处理处置需求缺口。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达标
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十三五”期间,我市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5.7%,地表水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除2018年外其余年份均为0,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为100%。2020年,我市地表水环境污染指数同比2019年下降39.01%,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5和全省第1;今年1月至7月,我市12个国控断面达到目标要求的有10个断面,其中9个达到优良断面。此外,历年来,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18年至2020年,我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分别为94.2%、95.1%、100%,今年春季近岸海域国控考核点位水质监测结果优良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呈持续好转的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新增镇级以上污水处理设施88座,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37.575万立方米/日,与“十二五”期末的存量设施相比分别增长了8倍、1.5倍有余;新增铺设完成县级以上城市污水管网近400公里、镇级污水管网近500公里,提升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覆盖面和进厂处理水量。6座已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提标改造,并稳定达到一级A以上出水水质标准,总改造规模29.5万立方米/日,对提升我市河流水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底,我市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排查黑臭水体的情况,排查出城市黑臭水体12个,其中茂南区10个,电白区2个。其中重度黑臭水体3个,轻度黑臭水体9个。紧接着,我市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景观提升”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强化资金保障,加强督导检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工作中,一方面我市施行控源截污措施,关闭问题水体周边畜禽养殖场133家,整治涉水企业13家,科学实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设,将污水应收尽收,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另一方面铺设引水管从高州水库或小东江引水入各大公园广场景观湖,让湖水“活”起来,极大提升河湖水质。还将河湖整治与周边环境美化绿化结合起来,沿水体岸边栽花植树、建设绿地等,将一、二、四号湖打造成景观公园。沿河(湖)修建景观栈道,建设生态浮岛,提升岸边绿化景观,配套建设驿站、小游园等,2019年建成河东片区好心绿道(示范段),将完成黑臭水体整治的春苑公园、新湖公园、龙湖公园和隔坑河等水体进行串联,串珠成链,成为市民亲水观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高州市元坝村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契机,将农村改厕、污水治理与旧房改造、风貌提升等工作有机结合,将岭南水乡和荔枝文化等元素与生态环保功能融入到公共厕所建设,建造古色古香的文化公厕。茂南区新坡镇合水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污水处理、雨污分流、泥砖房改造等,实现全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集中供水达100%,在全村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并建立起了完善的保洁制度。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目前我市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达100%;村道路面硬化完成率为99.38%;截止7月底,集中供水完成率为81.5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保洁覆盖率达100%;自然村污水收集完成率为85.61%;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为55.21%;全市达到无害化卫生户厕标准有141.51万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100%,今年已建成公厕98座;建成“四小园”15万多个;全市干净整洁村达标率为99.65%,63.36%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此外,我市已建成61个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示范亮点村,积极创建“省级碳中和新乡村示范市”,助推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目前,我市正结合实际谋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示范带以茂名主城区为起点,依托城区母亲河小东江河道向上下游延伸,西起青年湖,东至浮山岭,以碧道和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众多乡村振兴示范亮点,形成一条南北主轴(小东江)、一个城市核心(精彩100里广场)、两个主题环线(东部产业环和西部生态环)、三条特色连接线(东线碧道、南线碧道和西线四好农村路)以及11条主题支线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跨越茂南区和高州市,全面规划统筹整合资源,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和基层治理等工作。
统筹推进露天矿生态修复
创造生态环境治理茂名经验
  茂名市露天矿是1958年为开采油页岩提炼石油而开发的南方最大的露天矿山。露天矿停止开采后,由于缺乏管理,矿区及周边环境十分恶劣,各种垃圾堆积成山,道路毁坏严重,终日尘土飞扬,群众怨声载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八字方针,开展生态综合修复治理,通过建设引水渠,与鉴江、小东江水系连成一体,引水入湖,已成为库容达到1.6亿立方米的湖泊,彻底改变了矿湖水质。在矿区复绿方面,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采用换土方法进行林木种植,有效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建成露天矿博物馆,集展览、科普、藏品收集等多功能为一体,成为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围绕露天矿采矿场及南北排土场,全线贯通露天矿外环道路,形成环湖路网,同时完善公园其他的景观配套,包括绿道、栈道及亲水平台等,通过这些举措改善了公路扬尘的产生,同时方便周边群众出行,大大改善周边环境。2018年2月,露天矿生态公园被被《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并获批国家矿山公园,被社会各界点赞为茂名市“颜值担当”。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更好保护我市生态环境,我市先后制定了《茂名市高州水库水质保护条例》《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保护管理条例》《茂名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8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地方法规。我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涉黑涉恶线索32条,未发现疑似涉黑涉恶势力和“保护伞”。“十三五”期间,我市出动环境执法人员87183人次,检查企业26652家次,立案1411宗,处罚1092宗。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动环境执法人员9931人次,检查企业3207家次,立案136宗,处罚87宗。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出台《茂名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2021年)》,对举报我市行政区域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等性质恶劣、行为隐蔽、日常监管难以发现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奖励。
  2014年至2019年我市环保责任考核都被评为良好以上等次,其中2016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20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减排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市生态环境局受到国务院污普办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