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1-14期 第A1版:要闻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396.14亿元,占比超过八成

  

我市贯彻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有力助推企业走出困境。茂南区石化工业园企业生产态势良好。本报记者丘立贺摄
本报记者邓海菲通讯员刘海超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圆满完成财政收支管各项工作任务,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助推茂名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并结合茂名实际制定“茂十条”“茂税25条”“茂金18条”等具体减税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减免税费超过35亿元,涉及企业和个人的各项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同比减少6.8%,为符合条件的445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政府物业租金242万元。以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收入的“加法”,以切实举措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助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切实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保障等各项基本民生政策落实好。2020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396.14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82.3%,同比增支16.42亿元,增长4.3%,比财政收入增幅高2.3个百分点。坚持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全市财政教育支出131亿元,增长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8亿元,增长5.3%;卫生健康支出60.9亿元,增长5%;住房保障支出18.7亿元,增长41.7%。拨付省十件民生实事市县级配套资金10.4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预算的161.4%,完成预算率居全省第一位。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及时制定《茂名市财政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方案》《茂名市财政局疫情防控库款保障应急预案》等制度文件,坚决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开通资金支付绿色通道,及时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7.58亿元,确保核酸排查“全免费”、筛查费用“全保障”、患者救治“零负担”,织牢织密医疗救治费用医保基金和财政补助“全兜底”保障网,有力确保群众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及时就诊、各地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及时医疗救治和常态化疫情防控。
  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筹集扶贫开发专项资金17.71亿元,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和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支持做好对口帮扶广西南宁、来宾“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工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支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固废危废监管、镇级垃圾填埋场等突出问题整治,加快茂名石化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搬迁,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支出14.7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9.4%。
  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人大批准的限额以内,全市政府债务率处于质量最好的绿色等级。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预算资金安排、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多种合法合规的渠道,积极筹措财政资金,支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明显拉动作用、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亟需项目建设。全市财政交通运输支出18.27亿元,增长34.1%,加快“茂名站”客运枢纽、广湛高铁、水东湾大桥、云茂高速、滨海旅游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投入城乡社区资金89.11亿元,支持茂南大道改扩建、大园路、大园桥、河东绿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东粤路等路网建设,加快茂名东片区建设发展,积极支持共青河新城、水东湾新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2020年全市农林水支出44.45亿元,增长20.2%。其中,争取到省涉农资金26.77亿元,排全省前列,集中投向农业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等领域。在推进全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暨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市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信宜锦江画廊示范工程带动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被财政部、省财政厅列为先进典型。争取到国家和省财政资金3.57亿元,“好心湖畔”“大唐荔乡”两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完成首期建设。启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
  保持财政平稳运行,支持落实“六稳”六保”任务
  努力完成预期财政收入目标。在坚决落实减税降费的同时,
力挖潜补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2.66亿元,增长2%全市各级各地财政收入均实现正增长,较好完成预期目标。
  全力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全市各级财政均未发生“三保”未到位的问题。
  积极争取并管好用好中央直达资金。争取到中央直达资金40.15亿元,总量居全省前列,其中特殊转移支付14.2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0亿元、正常转移支付3.89亿元、一般债券2亿元,所有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积极争取政府债券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到期限长、利率低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98.1亿元,重点投向交通、城建、学校、医院、水利、产业等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