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7-17期 第A3版:经济

农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林尘镇白沙村委会“常有菠萝蜜基地”见闻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是白居易笔下农历五月农民“割了麦子又插秧”繁忙而辛苦的情景。如今,成为远近驰名的“常有菠萝蜜基地”——化州市林尘镇白沙村委会的真实写照。不同的是,白沙村委会的村民是繁忙而倍感甜蜜地劳作着:有的在采摘菠萝蜜,有的在包装,有的正在与来自各地的客户交谈……
  小暑这天,我们来到白沙村委会采访,但见房前屋后、溪边塘畔、山坡岭脚,一棵又一棵一片又一片的菠萝蜜树亭亭如盖,绿叶婆娑,迎风摇曳,恰如一片绿的海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是流蜜飘香的菠萝蜜王国,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举目望去,只见巍峨多姿的树上,从树身到树桠“悬挂”着一个个惹人喜爱的菠萝蜜,每棵树少的几十个,多的一二百个,用“硕果累累,满树生辉,气势非凡,令人垂涎,蔚为壮观”来形容真是恰如其分。
  白沙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吴亚荣告诉我们:该村委会地处化州市中部山区,村民历来有利用房前屋后种植菠萝蜜的习惯。但是,过去只是零星种植,而且都是传统的品种,未能形成气候,经济效益较低。2008年,在镇政府的牵头下,该村委会棠美村与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共建了“岭南佳果常有菠萝蜜种植基地”,由该所提供优良种苗,利用山地种植。可喜的是,建立这个基地得到茂名市和化州市老促会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短短的几年时间,不仅基地初具规模,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同一起采访的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研究员曾祥有(原茂名市水果研究所所长)既是培育“常有菠萝蜜”种苗的功臣,又是菠萝蜜基地的“始作俑”者,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农业的革命,很大程序取决于优良种苗。为了大力发展菠萝蜜生产,使之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他组织攻关小组开展攻关,利用茂名市水果试验场菠萝蜜实生群体中发现的变异单株进行培育,经过几年的努力,胜利终于向攻关小组露出了笑脸:成功培育了丰产、稳产、无胶、迟熟、性状稳定的“常有菠萝蜜”苗木,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优质菠萝蜜品种,还是广东县域名优公共品牌百强(品牌价值达5.9亿元)。这种菠萝蜜最大的特点是:果苞肉厚呈金黄色,肉质爽脆,甜中带香,带有蜂蜜味,食后颊齿留香,回味无穷。更加了不起的是:这种菠萝蜜成熟后无果胶,食用不沾手,让广大消费者告别了菠萝蜜好吃,但人人怕动手的尴尬历史。因此,“常有菠萝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据了解,棠美村生产的菠萝蜜于2014年开始上市,他们采取农户+合作社+直销+互联网的方式销售,产品远销浙江、四川、新疆等省区的几十个大中城市,而且盛销不衰,价格坚挺。以今年为例,每个5公斤以上的,合作社以每公斤16元收购,每个5公斤以下的以每公斤12元收购,市场零售价每公斤26元,正是“菠萝蜜,甜又香,助脱贫,奔小康”。
  棠美村种植“常有菠萝蜜”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白沙村委会的村民纷纷效仿,掀起了大举向荒山进军,大力利用各种闲置地种植菠萝蜜的热潮。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委会菠萝蜜面积已达2000亩,其中已挂果的1600亩,预计今年可收获10多万公斤,总产值约200万元。
  如今,在白沙村委会一亩菠萝蜜收入四五万元已不是“白日作梦”,一棵树收入几千元乃至超过一万元已不是“天方夜谭”,依靠种植菠萝蜜脱贫致富已不是“痴心妄想”。在棠美村一位种植菠萝蜜的大户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对我们说:菠萝蜜树就是“摇钱树”,它给广大村民带来了“福音”。几年来,村民种植菠萝蜜年收入5万元的比比皆是,收入10万元已不是新鲜事,最高的一户年收入达30万元。这使我们感慨万千,赞叹不已!也应了当地的新民谣:“家有十棵菠萝蜜,吃穿用花全不愁。”
  其实,这哪里仅仅是人民币?这是贫困山区“长”出来的“黄金”!白沙村委会大规模种植“常有菠萝蜜”成功营造的“绿色海洋”,烟波浩荡,奔腾不息,昼夜不停地演奏着梦幻般的流蜜飘香的绿色交响,村民们欣喜地看到:家乡原来这么美好,山区原来也可以这么大有作为,脱贫致富之路原来这么宽阔明亮。

本报通讯员毛勇强

  白沙村菠萝蜜基地。 通讯员毛勇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