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5-18期 第B3版:往事

第一次走进贡园

  

林启文
  我的家乡在高州根子镇浮山岭脚下。小时候家里缺粮,嘴馋,逮着能入口的东西就吃。有一天,和几个小伙伴到村子后山玩,发现一棵长得歪歪扭扭的荔枝树,树上挂着又尖又小、刚泛红的荔枝。这是生产队的荔枝树。听老人们说,原本村子里有很多果树,大炼钢铁时砍光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棵荔枝树幸存下来了。
  看到这些荔枝,我嘴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赶忙爬上树,摘了一颗颜色稍红的荔枝,剥去皮,放进嘴里。呀!好酸!但我还是挑红色的果实摘了满满一裤兜。几个小伙伴也爬上树摘荔枝。看着小伙伴们也被酸得呲牙咧嘴的模样,我幻想着,如果村里有一棵甜甜的荔枝树,该有多好呵!
  回到家里,阿婆看到我摘的荔枝,说这是酸荔枝,别去摘了。等到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带你去柏桥舅公家摘荔枝。听阿婆这么说,我心里天天盼着端午节快点到来。
  五月初五这天上午,我跟着阿婆走路去柏桥舅公家。从家里到柏桥大约八九里路,快到柏桥时,路边山坡上开始零散出现一棵棵挂满鲜红果实的荔枝树。这些果实比我在后山摘的酸荔枝大得多了,一些树枝被果实压弯了腰,鲜红的荔枝果实快要垂到地面。我好想摘一颗荔枝尝尝,阿婆说,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摘,舅公一会带我们到大园岭摘荔枝。
  大园岭离舅公家不远,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走一会儿就到了。大园岭地势比周围稍高,形成了一个近似圆形的台地,有将近一百亩地。舅公带我和阿婆走进大园岭荔枝园时,我觉得眼睛不够用了。园里很多古老的荔枝树,千姿百态。有的根深叶茂,盘根错节,虬枝弯曲,身上刻满岁月的沧桑;有的树如千手观音,一枝枝树杈旁斜逸出,就像一把绿色巨伞,遮蔽着篮球场那么大的空地;有的树干被岁月风雨掏空,树心空洞足可容小孩藏身捉迷藏;有的半边躯干被风雨吞噬,只余半边在顽强地支撑着生命,枝头上依然悬挂着一簇簇鲜红的果实。
  面对满园神奇的古荔枝树,我一时看呆了。听阿婆讲过,舅公读过不少古书,知道很多故事。我好奇地问舅公,这些老树长多少年了?
  舅公告诉我,当年进奉给杨贵妃的荔枝,就是从这个园子老树采摘下来,装在新鲜竹筒子里,密封好,然后官府派人骑马,一站接一站,日夜不停飞奔到京城。从那时算起来,这些老树有一千多年了。
  听着舅公的描述,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千多年前,荔红时节,在这个荔枝园里,在这些硕果累累的荔枝树下,英俊的骑手骑着飞驰的骏马,驮着一节节封装了新鲜荔枝的竹筒,从这里启程,一路不停地向京城飞奔……
  舅公说,杨贵妃是唐代的人物,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唐玄宗身边有个宠臣叫高力士,是潘州(今高州)人。他天天服侍皇上和杨贵妃,知道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就向她推介了家乡的岭南佳果--根子大园岭的荔枝。杨贵妃自从尝过大园岭美味无比的新鲜荔枝后,赞不绝口。从此,皇帝每年都派官员到潘州监摘荔枝送回京城长安。后来,历朝历代,都把这里的荔枝作为岭南佳果进贡朝廷,因此大园岭的荔枝园被称为“贡园”。
  我点了点头,似乎听懂了舅公说的故事。但是,我心里又产生了新疑问:这一大片荔枝树,是谁栽种的?
  舅公说,传说我们何氏祖宗五百多年前,从福建迁到这里开基创业,这里就有一片古荔枝树了。何氏六世祖开始接管这个园子的古荔枝树后,一代一代人继续在大园岭开垦扩种,形成了这个大荔枝园。现在,这园子的老荔枝树,都属于生产队,有些小树,是各家各户自留地上栽的。园子里有妃子笑、白糖罂、黑叶、桂味等品种的荔枝。味道最好的是白糖罂。
  舅公走到一棵树干有碗口粗的小荔枝树下,说这棵白糖罂荔枝树,是在生产队分给我们家里的自留地种的,它果大核小,皮薄肉脆,味道清甜。舅公说着,从树上摘下两串荔枝给了我和阿婆。我迫不急待地剥开果皮,塞进嘴巴里。真甜!比平时吃的白糖还要清甜!我吃了一颗又一颗,甜到心窝里。
  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对舅公所讲一知半解。后来,参加工作了,因工作需要,我在查找历史资料过程中,了解到高州贡园就是当年舅公当年带我去过的大园岭。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又曾多次去过舅公家乡。看到他们在柏桥大队“甜书记”的带领下,用“圈枝法”对贡园的白糖罂、妃子笑等名优荔枝品种进行嫁接栽培,在其他荒山上扩大荔枝种植面积,使贡园白糖罂古荔枝树的子孙繁衍成功。后来,根子镇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使根子成为全国种植荔枝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历史最久的镇,被誉为“中国荔枝第一镇”。在我家的后山上,我的父亲母亲和乡亲们,也挥锄开荒,种上了白糖罂等品种荔枝。我记忆中后山那棵酸荔枝树也被淘汰,改种上了白糖罂。
  从九十年代起,根子镇为了保护贡园的珍稀荔枝品种,建起了荔枝文化旅游区,现在贡园里古荔枝树品种众多、形态各异,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被誉为“荔枝博物馆”。
  距离第一次去贡园差不多半个世纪了。时光冲淡了孩童时的许多记忆,但是当年舅公带我走进贡园摘荔枝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