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1-07期 第B2版:社会/荔风

误会的尴尬

  

李坤鸿
  在现实生活中,误会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误会有时让人开心,但有时也让人尴尬。
  误会还是文艺创作的一种常用手法,因为一些误会,引出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让作品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误会就没有快乐的生活。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也曾有过不少误会,但有几次却让自己十分尴尬,一直作为“教训”紧记于怀。
  七十年代在部队工作时,有一天晚饭后在湖南省军区大院运动场散步,看见一位姓范的首长,年纪已五十开外,带着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在玩,非常开心。我出于礼貌走上前去,向首长敬了个军礼后说:“范主任,你的小孙子好可爱啊!”范主任抬头看了看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很快便回答说:“不!不!不!这是我的儿子。”“儿子?”我轻声地重复了一句。范主任的回答让我大出意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急忙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未等首长回答,我很快便借故离开了。
  事后了解到,范主任的原配夫人因病已去世,这个孩子是他第二位夫人生的,这个情况事前我一点也不了解。那个年代,我和许多人一样,对婚姻的观念是比较传统的,如果看见老夫少妻或者离婚等都觉得是一件不大光彩的事。正因为如此才发生了以上不该发生的误会。这次尴尬事让我好一段时间都不好意思去向首长请示汇报工作。
  无独有偶,从部队回到地方工作,有一次到一位战友家里去,想托他办点事。到战友家门口中,我按响门铃,前来开门的是一位女士,身穿睡衣,未修边幅,头发露出几根银丝,应该是起床不久。她热情地招呼我进屋后,便忙着给我彻茶,招呼我坐下。这时,老战友闻声从里屋里笑呵呵地迎了出来。出于礼貌,我抢先说道:“哎呀!你妈好年轻啊!”老战友听我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似乎少了许多,并连忙解释道:“她没那么老吧,那是我老婆。”尽管战友毫不计较,回答得很大度得体,但我这时真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赶快躲起来。本来是准备来请老战友帮忙办点事的,这个尴尬场面让自己无地自容,急忙说了几句托词便匆匆离开了战友家。
  这两次“出洋相”式的误会让我教训深刻:说话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两次误会都是由于自己在没有弄清实际的情况,凭表象就主观武断、冒冒失失地下结论而闯下的“祸”。弄得当事者不舒服,自己也十分难堪。所以,凡事一定要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不要大概差不多就信口开河。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开口就是“当然”,闭嘴就是“绝对”,仿佛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实这样是最没本事的表现,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许多事实证明,说话武断,随便下定论,在沟通交流上就如“毒药”一样损己害人,一定要尽量避免。生活小事还好,如果是什么重要事情或是带有政治性的事情,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在现实生活中,对别人要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原谅。为别人设身处地,也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对别人宽容,也是给自己修建后路。
  所以,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在遇到要表态的问题,如果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加一些限制性的词语,比如可能、争取、尽量等,这样别人说起来舒服,办起事来也会少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