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12-03期 第封二版:要闻/热评

转型升级开新篇

  

总策划:车永强
总统筹:黄策
执行:张越
康乾 梁剑云 詹翔闵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车永强 黄策 张越
  走进可可托海,热情的当地人会自豪地向你介绍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的“三号矿坑”。
  这个宽440米、长570米、深度284米的矿坑,像一个巨大的漩涡镶嵌在山峦之中,迸发着无比厚重的历史气息。
  通过开采“三号矿坑”,可可托海人为中国偿还了前苏联40%的外债,并为我国研发和制造“两弹一星”等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原料。站在“三号矿坑”前,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南北矿坑重获新生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盛产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6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其中尤以铍、锂、钽、铌、铷、铯等稀有金属矿著称,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透明玻璃状矿石。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额尔齐斯石。发现者是可可托海地质工程师韩凤鸣,时间是在1979年。长期奋斗在地质一线的韩凤鸣,还发现了阿山矿和石川石,并因此而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
  丰富的矿藏和国防原材料基地的建设,推动了矿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在可可托海这个西北边陲深山小镇,最多时有职工、家属47000多人,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建有机场。这在改革开放前的北疆,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可可托海也曾被亲昵地称作“西部小上海”。
  而就在被誉为“中国第二寒极”的可可托海,那些默默挥洒青春、热血的第一批创业者、各族“无名英雄”们,却毫无怨言,自制砖坯建住房,住地窝子斗严寒,特别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饿着肚子开发祖国的“功勋矿”,用青春与生命锻造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
  作为可可托海建设亲历者,原籍茂名信宜的李盛兴、罗荣老人对这些经历依然记忆犹新。接受本报采访时,90多岁的他们虽然耳背交流不畅,但只要一张嘴,说的都是当年可可托海为国分忧的感人事迹,自豪感扑面而来。
  “当时所有人都一起上!”在采访中,李盛兴、罗荣老人对这段回忆印象深刻,并告诉记者:当时除了工人队伍,职工家属们带着孩子也组成了“家属队”,一起参加矿山露天生产、基本建设和农场劳动等,倾尽全力为祖国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可可托海的奋斗史还在继续。2012年,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成为首批全国五家、新疆唯一一家独立工矿区试点单位,产业发展开始“退二转三”。2013年1月17日,“三号矿坑”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矿山公园。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而在茂名“好心湖”畔,故事也同样精彩——
  茂名露天矿大规模开发,是茂名建市的起源。
  当时,来自抚顺矿务局的支援力量,与茂名当地群众组成了3万多人的建设大军,参与矿山开发。茂名人民像当年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一样,父送子、妻送郎,呈现“一头挑床板,一头挑干粮”的动人场面。随后,一座“油城”便在南海之滨悄然崛起。
  而随着茂名城市不断转型升级,露天矿也开始焕发“第二春”。2013年,矿山移交地方管理后,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思路,在原矿区建设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2017年,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被评为“国家矿山公园”,绿色发展让其成为城市的“颜值担当”。
  多年来,茂名人以“唯用一好心”的奋斗精神,缓解了国家石油困难,建成了“南方油城”,将城市疤痕转变为城市“绿肺”——这也是露天矿遗址被命名为“好心湖”的初心。
  ●昔日“功臣”今朝“样板”
  “那是一种自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居民曾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富蕴人都以“三号矿坑”为荣。她就经常带亲戚和朋友去到实地,现场领略“三号矿坑”的庄严、神圣。“每次临近观看,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她说。
  曾娟的自豪有理有据——可可托海“三号矿坑”被称为世界级超大型稀有金属矿,但它最耀眼的成就,当属助推“两弹一星”腾空而起、还苏联债务当起顶梁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破第一枚原子弹;
  1966年10月成功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
  1967年6月l7日,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就在这些原子弹、氢弹、卫星、火箭上,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就是来自三号矿这个“功勋矿”。
  而在“三年困难时期”,三号矿里更是热火朝天、干劲十足。人们饿着肚子搞会战,千余人三班倒手选矿石,青少年读书采矿两不误,人拉肩扛和“马拉爬犁”搞运输……为新中国偿还了前苏联40%的外债。
  但令人惊异的是,从1955年到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间,由于国防发展的需要,在共和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因为是国防原材料生产基地,属于保密单位,外界只知道这里有一个“111矿”。而且,任何人进出都必须持有边防通行证。
  而今,转型后的可可托海三号矿依然发挥着自己的能量。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其旗下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推动当地产业“退二转三”,形成了以矿业、水电、红色文旅、干部培训等项目为主的产业体系,成为了“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示范点”。
  2018年8月25日,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被评定为4A级景区。“功勋矿”俨然成了网红打卡点,迎接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目前,可可托海三号脉国家矿山公园已累计接待参观人员90多万人。
  回望历史,茂名露天矿在国家石油紧缺年代,也作出了特殊贡献——
  茂名人以“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的情怀,不畏艰难,展开了开采页岩矿和提升页岩油产量的多种试验和探索。从1961年正式投产至1992年中止转为国家能源储备,累计生产页岩油近300万吨,矿山采掘量近2亿吨,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石油困难。
  同时,露天矿开发建设也为茂名未来石油工业发展,储备了人才、技术等力量,夯实了“南方油城”的发展基础。
  而转型改造后的露天矿坑,因良好的生态环境,激发了周边群众的发展热情——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也在此落户,“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于今年9月开放首期示范区。
  这也是我市将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演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茂名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