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11-08期 第A3版:经济

手握地方行业标准,形成产业链式发展,激活周边群众参与

信宜思贺天冬产业正转型升级

  

■记者张越
  本报讯“做这个好过打牌!”近日,信宜思贺镇村民杨瑞英来到信宜市七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名领取了一麻袋新鲜天冬时笑着说。据悉,群众来领取天冬后是拿回家实施“脱皮”,企业会依照加工难度等级,按每斤0.7或0.9元的标准付加工费。
  七凹农业公司负责人杨八告诉记者,当地自2016年开始试种天冬后,从单纯的种植基地发展出了完整的“种、加、销”产业链,并逐渐形成辐射当地和粤西、粤北山区的天冬规范种植、干品加工中心,并在思贺当地创造了上百的就业岗位。记者在现场看到,思贺当地群众参与种植、加工的热情很高,除了参与规范种植外,还与企业合作赚取加工费等。
  本报曾于去年3月5日以“大山里的农民立起农业地方标准”为题,报道过思贺镇天冬产业发展。文中已经提到,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2018年1月1日实施、杨八参与起草的《无公害天冬生产技术规程》是茂名地方行业标准。一年来,杨八主导的信宜市硕原种养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创业孵化类)、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茂名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信宜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实施主体单位。
  目前,手握“地方行业标准”的硕原合作社发展了700多亩的天冬种植,其中20亩是种苗场。“主要是以培育良种,提供技术、加工支持为主了。”杨八表示,单凭合作社种植很难带动产业发展,他从去年起就开始推动天冬产业链发展——包括制定行业地方标准,与高校合作完成2个品种改良,辐射影响周边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关系。同时,合作社还创建了天冬干品加工场,并与东莞某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制造出“鲜天冬自动脱皮机”。
  “脱皮机正在改进中。”杨八说,目前加工场已经投用了一台自动脱皮机,每小时可以完成1000斤的鲜天冬脱皮工序。可是,虽然机器处理速度很快,但损耗却还比较大,所以目前只是作为应急,一般情况下还是以人工脱皮为主。但“自动脱皮”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他们正联合装备制造企业继续提升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能。
  硕原合作社的“合作网络”还在不断扩张中。据悉,周边有许多合作社、客商从互联网上得知我市发布《无公害天冬生产技术规程》后,纷纷联系杨八到基地现场参观考察,并形成了互惠合作关系。
  “有合作关系的大约有2000亩。”杨八说,目前包括我市在内,还有罗定、阳春、开平、恩平、韶关、台山、清远等地有不少合作社、企业与他合作,按照《规程》进行大规模规范种植,并形成了以思贺镇为中心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据悉,当中的合作单位包括罗定市品极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信宜市穗隆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创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有关合作项目包括饲养“天冬鸡”、护肤品原材料、药材产销等。
  据了解,当地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单位珠海市金融工作局也与合作社联合,以租地托管、注入资本、种植协议等方式,助力当地产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