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9-16期 第B3版:往事

我与石化的半世纪情缘

  

上世纪70年代湛茂输油管道建设现场,作者多次到工地采访。


蔡 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每位伴随着国家砥砺前行脚步成长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追忆与感念。

茂名石化是新中国工业化的缩影
  最近,我与社区党员一起,又一次来到茂名露天矿博物馆参观。看到昔日的奋斗创业变成形象的历史呈现,许多“老石化”无不感同身受,心灵经受了洗礼。对于我而言,看到自己用心构思的篇章和撰写的文字,能向创业者致敬、传播弥足珍贵的石油文化发挥作用,我甚感欣慰。
  那是2015年夏天,茂名市文化局负责人约我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个任务:为露天矿博物馆撰写陈列展览大纲。他说,你在茂石化宣传岗位30多年,承担这个任务最合适。尽管感到很大压力,但想到这是宣传茂名石化和石油文化的好机会,我没有推辞。当然,底气还来自对茂名石化历史的了解和亲历了几十年间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
  接受任务后,我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广泛收集更多的历史资料,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加以廓清。在南方日报资料室,我翻开一本本尘封已久的合订本,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旧报纸上寻觅茂名石化创业的足印,先后复印了近百份当年的新闻报道,为捋清茂名油页岩开发和炼化产业发展历程积累了翔实依据。60多载风雨春秋,各种资料浩如烟海,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经得起历史与时间的考验。我对每个历史节点和重要数据反复核实,如页岩原油累计产量,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说法,我几经曲折找到原始记录,终于写下了准确的数据。
  茂名石油石化基地的开发建设是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形象缩影。本着这样的思路,我理出了从油页岩的形成、油页岩矿藏勘探、油页岩开发决策、露天矿建设与开发、页岩原油提炼、油页岩综合利用、全国人民对露天矿建设的支持、茂名炼化基地的崛起、茂名城市建设与变迁等大纲主线条,用了三天时间一气呵成写出了1万多字的展览文案大纲。以后经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领导审定等环节,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与智慧,形成了今天的集体成果。露天矿博物馆落成后,一位主持此事的文博专家对我说,从筹备到落成时间虽长,但没有走弯路,陈列大纲的主线确立起了关键作用。而我想到的是,为将茂名石化产业60多年曲折而光辉的历程定格展现在人们面前贡献微薄力量,终究是个难得的机会,因为石化情结伴随了自己半个多世纪。

我心中的石化梦
  许多石化人的梦想始于进入茂名石化,而我的石油梦在进入企业的十多年前就萌发了。
  时光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是个青涩的初中生,每天在街边的阅报栏前读报纸,是不变的习惯。就是从报纸上,我知道了工业学大庆,了解到离家不远的南方油城茂名。1967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心仪已久的茂名油城,凝重的矿山、宏大的炼厂让人大开眼界,我产生了对石油事业的朦胧向往。然而,随着上山下乡大潮卷起,1968年,我来到生产建设兵团种橡胶,与“石油梦”渐行渐远。
  历史的机遇往往是人们难以预见的。1974年10月,理想的大门向我悄然打开。1970年初,务农一年多后,我被调至生产建设兵团八师政治部宣传科,成为一名拿笔杆的知青。机关里大都是现役军人,对几名小青年自然关爱有加。4年多的宣传报道工作一晃而过,1974年秋的一天,科长突然把我叫去:“兵团撤销,恢复农垦,我们要回部队了。科里还有些上学的指标,如果你愿意可以推荐你去。”我一眼瞅见科长手上的名单中有广东石油学校,当即表示希望去读油校,结果过了10多天,我就坐上赴茂名的绿皮火车。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广东油校几乎就是等于到油公司(时称石油工业部茂名石油公司),油公司的生产和管理骨干大都是油校毕业生。就在我认为进入油公司十拿九稳的时候,一位油校老师找我谈话:“看过你的履历,你就不用上学了,可以给你毕业证书和干部待遇,到学校从事宣传工作。”这与自己读油校到油公司的初衷不一致呀,我当即表示感谢学校的关怀与信任,但还是希望学点知识充实自己。这位老师或许看出了我的心事,表示理解:“看来你还是想到油公司啊!”
  两年多后,当我毕业来到茂名石化报到时,脑海里浮现了一位著名作家写下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最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

记录茂名石化的高光时刻
  我到茂名石化工作不久,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石化不久后组建,集团化优势使企业进入了跨越发展的黄金时代,从400万吨炼油到2000万吨炼油,乙烯能力从无到有,连续跨过30万和100万吨两个台阶,广东纳税第一大户、中国石化效益最好炼化企业之一……今天的茂名石化以厚实根基、强大实力和精细管理在市场竞争中一骑红尘挺立潮头。从1977年到2010年,作为一名宣传干部,30多年来我始终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见证与记录了茂名石化的重大事件与重要节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具有社会责任的成功企业,不仅给予员工健康成长的土壤和施展才干的平台,更让你感受到作为一个受人尊重企业带来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1996年8月,茂名30万吨乙烯投产前夕,我采写了记述茂名乙烯建设全过程的长篇通讯《世纪的跨越》,并连夜坐火车赶到南方日报社。正当我在经济部向该部陈主任汇报时,时任《南方日报》总编辑范以锦走进来:“有什么重头稿吗?”陈主任答道:“茂名石化刚送来一篇。”范总编接过稿件,翻阅了前面几页当即拍板:“我看可以,马上发排。”当我坐夜班车回到茂名时,已经看到稿件上了《南方日报》头版头条,几乎用了一个整版,题目改为《跨越世界树丰碑》。
  2007年5月,茂名百万吨乙烯投产后取得“一天利润1000万”的优异成绩,公司宣传部策划在省级各大媒体宣传。我电话商请羊城晚报经济部负责人派记者来采访,他请示后的答复让我喜出望外:《羊城晚报》社长兼总编辑决定带总编室、经济部负责人和记者前来采访。经过他们的紧张工作,《羊城晚报》在一版头条发表了《茂名大乙烯效应惊艳全国》的重磅报道。
  其实,像这样的事情,我经历了很多。在主流媒体关注与支持的背后,是茂名石化对国家对地方的巨大贡献和造福民众的责任担当。诞生于“一五”时期的茂名石化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伴随人民共和国的铿锵脚步成长壮大,60多年弦歌不辍。进入新时代,茂名石化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无论科技实力、管理水平还是经济效益、竞争能力,都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更加响亮。我与许许多多为之奋斗的“老石化”一样,感到由衷高兴。
  进入茂名石化,是我一生最重要的选择,也是一生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