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5-15期 第B4版:文化

岭南圣母冼夫人(下)

  冼夫人塑像。 本报记者 丘立贺 摄
  庞积聪
  《点赞茂名》·美文选登

  四、一片冰心在玉壶
  “唯用一好心”,是冼夫人为隋朝平定王仲宣叛乱,被封为谯国夫人后,每年训示子孙说的话。这件史事在《隋书》、《北史》及《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述。意思是:我先后服从梁、陈、隋三朝中央的统治,赤诚耿耿,完全是一片好心。
  观其一生,“好心”的内核就是爱国爱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唯用一好心”,追溯到“幼贤明”,就是自小充满仁爱,充满智慧。民间流传着许多冼夫人为民化解纠纷的故事,诸如“分鸭群”、“断帽子”等等,就是民间对夫人“好心”的诠释。自小仁爱,就为“好心”的发育发展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少女时,“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比如规谏兄长冼挺不再掠夺攻杀,就是很好的例子。
  血与火的汉俚战争,进一步促使夫人意识到民族和睦团结、宾服国家管治的重要性,坚定了冼夫人与中央政权通力合作的意志。
  摒除民族偏见,排除传统阻力和汉人冯宝联姻,是冼夫人维护民族团结,向汉族先进文化学习的最具体、最实际的行动。以身相许,这种以苦心践行好心的精神和行动,终于赢得了民族大团结的岭南新局面、新气象。
  她一生坚定支持中央政权施政,使三朝政令畅通;每逢战乱,都能够果敢刚毅、大义凛然地站在朝廷一边,率军协助朝廷平定无数次的叛乱谋反,使国家不至于四分五裂,使百姓免遭生灵涂炭,她的用心就是:无论什么事情,对国家有利我就挺身而出,对老百姓有利我就义不容辞。这种“好心”,就是爱国如家,爱民如子。
  她大刀阔斧改革俚人的生活和生产陋习,引进汉族先进的文化技术,使刀耕火种、刻木记事、巢居山崖洞穴、相互攻杀抢掠,文化生活愚昧落后、仍处于奴隶社会的百越部落,在她的引领下进入了“尽力农事”的封建农耕社会,开始读书识礼,文明教化,逐步接受和跟上先进的汉族文明,全都是夫人出于为诸越谋福祉,为百姓求泰安的一片好心。
  她能够深受海南人民怀念爱戴,崇敬膜拜的香火至今不衰,是因为夫人不仅请命朝廷设置崖州,率军平定海南,以仁爱安抚千洞诸酋,改变了海南“久乱不治、久乱不统”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她为当时同样愚昧落后的海南引进了先进文化和技术,为海南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了很多好事、实事。因此,海南人民和岭南百姓一样,视冼夫人为救苦救难、护佑众生的神灵和圣母。
  冼夫人的“唯用一好心”,可谓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片丹心。

  五、光前裕后万民景仰
  冼夫人后裔公元602年农历正月,冼夫人去世。然而,她在百越大地的影响远远不会终止。
  冯冼后人,英才辈出,计有:少年太守冯仆,越国公冯盎,百变悍将冯暄,宿卫近臣冯智戴,征东名将冯士翔,中唐名宦高力士等等。
  冼夫人的后裔,到了她的孙子冯盎时,拥有岭南二十余州,已经是雄踞百越,岭南第一了。唐朝开国之初,政局未稳,门客劝冯盎仿赵佗称南越王。冯盎自小受冼夫人言传身教与器重,断然拒绝了闹独立的建议。
  冯盎有三兄弟(依序为冯暄、冯魂、盎),都是岭南的大官,冼夫人的宏伟墓城,就是三个孙子修建的。透过鼎盛缭绕的香火,世人也看到冼夫人精神和家风正在代代接力,衣钵相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对冼夫人的后裔叙写颇耐人寻味:
  孙子冯盎在冼夫人晚年,参与讨平岭南之乱,被隋朝宰相惊异为“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隋亡岭南大乱,他临敌时脱下战盔,大呼“尔等认识我乎?”就使敌兵放下武器,脱衣拜降,实在是借用了其祖母经营岭南数十年的“圣母”余威。在中原政局未定之时,他已拥有岭南到琼崖20州,地方数千里,有人提议他自立为南越王。他却只是以镇守一方的“总管”自居,反驳道:“我冯家居住岭南已经五世,连任州郡长官的只有我一姓。我不缺乏子女玉帛,人生宝贵像我这样的已是少见。我经常担心辱没先人的功业,哪里还想到自立为王?”因此他把自己拥有的土地归顺唐朝,被任命为正二品的大员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他这种行为,是深得祖母遗风的。
  贞观初年,有人举报冯盎造反。唐太宗发兵征讨之前,听取魏征的意见。魏征认为,天下初定,战争创伤还未平复,王者之师不宜对蛮夷动武,那样会胜之不武,不胜为辱。况且冯盎不在天下未定时占领州县,割据称王,何必在四海平定之后再来闹事?此时出征的将领想邀功领赏,主张出击,唐太宗却采纳魏征的意见,派使者安慰冯盎,使冯盎派子入朝。对于此事的处理,唐太宗颇有感慨地叹息:“魏征一言,贤于十万大军。”毫无疑问,冯盎对于排除初唐王朝的南顾之忧,对于贞观盛世的及早到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后的事实也证此无误。冯盎为政勤勉,揭发奸邪,得民欢心。在征讨罗州、窦州的俚僚人叛乱之役,他身先士卒,指着据险坚守的敌人说:“我把箭射尽,就可以分出胜负。”连发七箭,射毙七人,大获全胜。冯盎七箭破险,与夫人送礼夺营后先辉映,堪称我国古代出奇制胜的绝妙战例……
  贞观20年,冯盎卒,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刻石于唐太宗昭陵,以扬其德。其子冯式(恩州刺史),将其葬于今阳江江城区东山。
  说到冼夫人后裔,不得不说说冼夫人的第六代孙高力士。
  高力士(684-762年),原名冯元一,他的名字变换的背后,是一部冯冼家族惊心动魄的苦难史诗。据高力士墓志铭文所载,他的父亲是冼夫人的第五代孙冯均衡,时任唐朝潘州刺史。朝廷听说岭南民心浮动,派钦差巡察到刺史府上,冯均衡不擅逢迎冷落了巡察的大夫,被诬告罪涉谋反,武则天轻信谗言,使冯冼家族招来了“裂冠毁冕,籍沒其家”的奇耻大祸,祸及先人,致抄家灭族,毁坟拆庙,偌大的墓城和高耸的墓碑霎时轰然倒地。冯均衡的儿子冯元一,被发兵灭族的讨击使作为阉儿,取名力士进贡朝廷,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姓高。
  高力士是唐朝第一炙手可热的大宦官,连一人之下的宰相李林甫、万人之上的安禄山都得让他三分。他虽然没有了威震岭南的越国公那样的雄风,但极尽逢迎之间颇具慧根。易中天史学教授这样总结他:
  得宠却不骄横,得势却不专断,顺从却不阿谀,直言却不犯颜。
  也许是传承了祖辈的家训,他有原则识大体,顾大局有底线,从不以权谋私,皇帝始终信任他。唐玄宗立太子时,奸相李林甫等兴风作浪,唐玄宗犹豫不决,高力士说了一句:“立嫡以长,谁还敢争?”唐玄宗大悟,拍板立长子李亨为储君,马上风平浪静。唐玄宗说,真是“一言兴邦”。一事当前,他首先考虑的,是皇帝的利益。
  传说贵妃嗜好高凉荔枝,就是高力士置骑传送给杨贵妃的,茂名地区的荔枝有晋奉、妃子笑的品种,据说也由此而来。
  由于协助玄宗平定韦氏之乱,高力士被封骠骑大将军、齐国公,死后追赠扬州大都督,他的墓是唐玄宗泰陵唯一的陪葬墓。历朝历代,好太监如凤毛麟角,因此,在文学作品“太白脱靴”中,高力士是以负面人物出现的。但是,真正的高力士,被后人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在冯冼后裔里,他是一个畸形的怪杰。

  冼夫人信俗
  作为粤西人,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一直是生活在一种无形而强大的信仰与风俗里面。前辈的祭拜,总是虔诚而肃穆。我们在崇拜和讲述中长大,品性在熏陶滋润中形成。历史上冼夫人的存在,不仅是古代百越的福祉,也是今天岭南人的福祉。
  2014年,国家文化部公布“冼太夫人信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冼夫人信俗,著名文化学者吴兆奇、李爵勋先生在《冼夫人文化》一书中,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论述和总结:
  任何一种崇拜,都是社会文化心理的表现。冼夫人崇拜则是从古代社会文化心理到现代社会文化心理的蕴积、抒发和延伸。冼夫人在世的时候,对岭南的贡献很大,数郡尊她为“圣母”。她死后,两广和海南人民对她的恩情德泽,寄予深切的怀念。冼夫人崇拜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从崇拜的心理到崇拜的行为,就成了冼夫人文化事象中的重要表现。这种崇拜,官民认同,社会共识,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固定形式,延续多年而不变。
  它的基本形态有:
  祖先崇拜,也就是从冯冼后裔开始就有的族源崇拜。
  英雄崇拜,是冼夫人崇拜中深层次的一种心理崇拜,也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
  神灵崇拜,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和迷信色彩,也是表现最广泛而且极有影响的崇拜。
  它的崇拜形式是:
  立庙以祀——为了纪念冼夫人,各地纷纷建造冼庙。“自通都大邑及小市穷乡,莫不庙祀”。有的资料说国内外冼庙有1000多座,有的资料说达5000座,粤、桂、琼、湘、黔,以及港台和东南亚地区都有冼庙。
  官方祭祀——官祭活动明清之间就开始了。明《一统志》记载:“每岁于十一月二十四日遣官祭祀”,直至今天,冼夫人故里的电城山兜,高州市的旧城、海南的军坡等等,每年冼夫人诞辰日,官方都会举行简朴而隆重的纪念仪式。
  民间祭祀——这种祭祀地域非常广泛、形式十分丰富。有冼夫人回娘家的乡傩、冯家村的看人坡,高州冼太庙、长坡旧城文化节,海南盛大的军坡节等等,无一不是民间自发,逐步形成规模盛大民间节日的。粤西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年例”,据说都与冼夫人崇拜密切相关。
  这些繁文缛节的信俗仪式,随着官方的积极引导、大力宣传,向着弘扬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重德立品方面,向着爱国爱民、团结和谐的轨道前行着,并且不断深入人心。
  冼夫人信俗风行千年,受众千万,地域千里,是岭南文化最具体、最强大、最有魅力,也最具有凝聚力的一道人文景观。
  岭南的两广和海南,以及东南亚地区数以千计的冼庙,是岭南人信仰的历史见证,是民间向自己偶像的千年致敬。

  六、点赞冼夫人
  梁朝:平定李迁仕有功,朝廷封为“保护候夫人”;
  陈朝:平定欧阳纥有功,朝廷封为“石龙太夫人”;
  隋朝:帅众酋领归隋,朝廷封为“宋康郡夫人”;讨平王仲宣有功,封为“谯国夫人”;谥“诚敬夫人”;
  岭南人民:“岭南圣母”、“南天圣母”、“锦伞夫人”;
  南汉:追封“清福夫人”;
  宋朝:赐号“显应夫人”;加封“柔惠夫人”;
  明朝:追封为“高凉郡夫人”;
  清朝:追封为“慈佑”,并赐“慈佑”金匾;
  周恩来总理:“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江泽民总书记:“我辈和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冼玉清(博士):“妇女为国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妇女开幕府建牙悬肘之第一人;妇女任使者宣谕国家德意之第一人;妇女享万民祭祀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