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3-15期 第B1版:社会

听消费者讲述所遭遇的消费“陷阱”(下)

商家打“太极”经营欠诚信

3·15特别报道

  

理性消费,规避消费“陷阱”。 记者甘杨松摄


本报记者周燕红
  案例五
手机维修应留意门店是否有授权
  手机是现行社会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不少市民都会遇到手机需要维修的情况。市民梁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台知名品牌的手机,在使用大半年后,她发现手机出现问题,于是将手机拿到了一家自称具备该品牌手机维修资质的手机维修店进行检查。维修店人员拆机检查后发现手机某零件要更换,并告知梁女士如在该店更换零件需自费。梁女士便与网店沟通,店家称梁女士的手机未过保修期,可以寄回厂家免费更换零件,但梁女士私自将手机交由未获得授权的维修店拆机,厂家便不再对该手机进行保修。梁女士最后只能自费更换了手机零件。
  消委会专业人士支招:消费者维修手机前,先弄清楚该手机的维修须知及有关事宜,保修期内要到指定授权的维修点进行维修,切忌随便拆机,否则保修失效。若遇消费维权问题,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热线电话12345。
  案例六
下订后商家拖延交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市民用汽车代步。市民李小姐为了出行方便,在一家汽车店订购了一辆小汽车,销售员口头承诺半个月可提车。李小姐交了一笔订金后,等了两个月才等到商家交车。当时,李小姐虽已提车,但对商家拖延交车的做法深感不满。
  消委会专业人士支招:购买汽车预付订(定)金时,应双方签订合同作为凭证。要细看合同的每个细则,注意“订金”与“定金”的区别,保存好合同、订(定)金单据等相关凭证,以备维权之需。
  案例七
商家收钱不给货
新居装修对市民来说是一件大事。去年,市民陈小姐在给自家装修时,便遇到了这样的困扰。陈小姐在一家家装公司门店全款定制了全屋的柜子,一个月后才被告知订单没有下单成功。经过陈小姐与门店负责人交涉后,负责人重新为陈小姐下单。事后,该负责人又因没有将全部款项转给制作柜子的厂家,令厂家迟迟未给陈小姐制作柜子,而门店负责人也跟陈小姐打起了“太极”,甚至不接电话。由于柜子的问题,使陈小姐家里的装修进度跟不上,钱也取不回来。直到现在,事情还没得到解决。
  消委会专业人士支招:定制家具等家居用品,应多留心眼。要签订好合同,索要收款票据,按定制交货期限跟踪家具制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督促落实。保存好相关凭证,免得商家收钱不按时交货。
  案例八
改换样板欲蒙混过关
市民吴女士是位家庭主妇,说起让她记忆最深刻的消费“陷阱”便是她更换窗帘布的经历。当时,吴女士在一家专门定制窗帘布的门店选好了布料和样式。在订单上,样式一栏写的是店内某样板。当商家做好窗帘,吴女士去提货时,发现布料是没错,但帘头所用的花边颜色并非她要的银色,反倒成了天蓝色。吴女士就此向商家要说法。商家说订单上写得按店内的某样板定制,店里样板的花边的确是天蓝色。吴女士看到当初同一位置的样板与当时所见的已经不同。所幸吴女士用手机拍下了当时样板的式样和颜色,并表示如不更换就不会收货和付清尾款,还会向消委会进行投诉。商家见状才同意为吴女士重新更换成原样板上的银色花边。
  消委会专业人士支招:定制窗帘等物品,要到证照齐全、信誉好的商家定制,保存好订单及样板图片、订金票据等凭证,避免样板与货品不一,导致维权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