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3-06期 第B5版:军情

弹丸之国的生存法则

  点评军工圈里的人和事
  在2018年底公布的全球百强军工企业排行榜中,人口数量不足900万的以色列,竟有3家公司“杀”入榜单。
  与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大国防务公司相比,以色列这几家公司的“资历”显然有点浅。1948年,以色列建国,军工企业的历史也由此开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色列已经形成完善的军工研制体系,生产的各类武器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短短几十年能有这样飞速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回顾以色列的军工发展历史,我们或许能明白这份成绩的由来。身处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以色列不得不从人力和技术等方面来提升国防工业竞争力,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来加强自身军事力量。
  如今,以色列国内从事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公司将近260家,涵盖从军用飞机、坦克、舰艇到电子、通信设备几乎所有军工领域。
  在以色列,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军工企业的研发人员深入作战部队和官兵们讨论武器装备研发方案,甚至穿上军装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战斗,只为更好地了解武器装备研发方向。紧贴战场需求、研发武器装备,不仅让以色列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更让贴上以色列标签的武器装备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品”。
  面对压力,有人选择迎难而上,有人选择转身逃避。当“达摩克斯之剑”高悬头顶,以色列没有幻想“救世主”的出现,而是主动作为,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巨大的生存压力,带动了以色列军工发展的“换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