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2-12期 第B5版:荔风

守候锅巴

  李坤鸿
  一天,看见邻居的小孩在老奶奶的追逐下,边嬉戏边吃饭。走几步老奶奶喂一口,玩一会小孩吃一口,有时还要停下听老奶奶讲故事,吃一餐饭估计要走上几里路。这个场景给我的印象是:老奶奶求着孩子吃饭,哄着孩子吃饭。姑且不说这位老奶奶管孩子吃饭的方法是好是坏,单从“吃”的角度上说,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幸福了。因为酒足饭饱的人很难体会饥肠辘辘的人的感受,那种对食物的渴望心情是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述清楚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段往事。
  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特别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想吃一餐饱米饭都不容易。正是由于这样,每当农忙时节,生产队有时就会借机集体做餐饭吃。这既是父辈们盼望的日子,更是小孩子们守候锅巴(饭焦)的时刻。说夸张点,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一个“小节日”。
  所谓锅巴,就是用大铁锅闷饭(煮干饭)时锅底烧糊了的那一层米饭。因为那时人们实在太饿,不要说吃上一餐大米饭,就是吃上一块锅巴也是一种不小的享受。每当生产队里集体做饭时,附近的小孩就不约而同地早早聚集到做饭的地点附近玩耍。有的捉迷藏,有的跳飞机(一种游戏),有的赶狗(一种游戏)……这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暗自等待那块香喷喷的锅巴。
  饭熟了,外出劳作的大人们也回来了。这时,负责做饭的大叔大婶便把锅盖掀开,把饭从锅里用锅铲铲松动(这样饭会显得多些,分配起来也容易均匀一些),再分到每家每户的饭盆(锅)中。当米饭分干净,锅底只剩下锅巴时,孩子们便自动围拢到饭锅的四周,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这时,煮饭的大叔大婶用锅铲轻轻将锅巴四周铲松动(有时会把锅巴整体倒扣过来),然后把锅巴裁成基本一样大小的小块,像仁慈的菩萨开始向孩子们施舍饭锅里的“残渣余孽”。孩子们一边伸出小手,一边喊着:“比点我(给些我),比点我……”回想起来,那声音还在耳边—……”
  当大叔大婶将一块块锅巴放到伸来的小手上,孩子们就像检到了宝贝似的眉飞色舞,一边往嘴里放,一边转身飞快地走开,带着满意的笑容开始品尝着锅巴的美味……
  抚今追昔,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想吃没有吃的,现在是“吃穿不用愁,人人住高楼”,怎不让人感叹,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和骄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