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2-11期 第B2版:民生/史鉴

古代如何叫外卖

  • 宋朝的“深夜食堂”(绘图)<br>

  说起外卖,你肯定觉得就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兴事物,其实早在北宋就有了“外卖小哥”了。
  你不相信?且看《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传世风俗名画《清明上河图》,以事无巨细地重现汴京的风物风景与百态众生著称,自然不会少了对“外卖小哥”的描绘:左手拿着两个“打包盒”,右手拿着食具,身上还穿着店里的围裙,刚从店中走出来,不知道要给哪家送外卖。这一形象被认为是目前最早的外卖小哥的写照。
  那时候没有某团、某饿一键接单,全靠小哥们自己争取业务,每日在酒肆里寻找合适的主顾,走上去轻轻问一句:“亲,外卖服务了解一下?”。不过,图中这位外卖小哥是由脚店(宋代饮食店的一种)里的店小二兼任,并不能算是专职跑外卖的“闲汉”。
  宋朝餐饮业发达,在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录:“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比如临安:“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换言之,宋代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天的城市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也喜欢下馆子或点外卖,省事又省力(看来懒惰是古往今来的通病)。
  《喻世明言》详尽写了一段明代叫外卖的正确姿势:首先,请店小二留步;点菜之前先掏钱;重点言明跑腿余下的钱,不过请店二哥吃碗酒;然后就可以乖巧坐等小二哥携外卖归来了。
  清代扬州画舫盛行,时常有游人水里船中一漂就是几整天,吃喝睡住全在舫中。船舫庖厨不便,扬州城里的饭馆瞅准商机,专门为这些画舫提供“订菜”服务,每晚趁船靠于堤上时送来饮食,不比现代的酒席外卖服务差。
  宋朝的外卖有啥可点的呢?从宋人吴自牧《梦粱录·面食店》中,看一下宋朝外卖菜单,稍微感受一下:“又有专卖家常饭食,如撺肉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兼卖蝴蝶面、煎肉、大熬虾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面、齑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面、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
  大宋美食,简直可以单拎出来做期“舌尖上的宋朝”。夏有“麻腐鸡皮、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冰雪甘草汤、荔枝膏”等消夏凉品,冬有“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这些热气腾腾的烤肉等。
  其中这“冰雪甘草汤”是用甘草、砂糖和清水熬成,然后再放凉,之后再加进磨碎的冰块。口感清凉,伴着碎冰,有点像糖水冰沙,光听听就觉得很冰爽。
  冬天的“旋炙猪肉”,“旋”是切块,炙就是烧烤,将肉类放在炭火上反复翻滚而成。猪皮肉肥肉最多,这么一烤,肥油就流到皮上了,猪皮酥脆喷香。上桌前用刀旋开,可蘸些大蒜末白醋或选用梅子酱当调料,实乃下酒的好方式。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宋朝的外卖相当不错?至少在菜品的丰富性上和现在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宋朝也和现代一样,不是啥店都能点外卖。那时的饭店一般分三种:正店、脚店、分荣。
  正店:相当于现在的豪华大酒楼、会所,一般不提供外卖服务,专门为有身份、有地位的客人提供服务或者承办大型宴会。
  脚店:一般指特色经营店,“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好比如今的中档餐馆。这种店通常有外卖服务,不过,大多外卖套餐,也像今天的最低起送价一样,没个百儿八十块的,也不会送。
  分荣:则相当于大排档,此类小饭馆外卖生意最火,服务也最贴心,随叫随送,新鲜热腾,甚至还有专营外卖生意的“分荣”!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吴自牧《梦粱录》等史料笔记也明确记录了,餐馆提供“逐时施行索唤”“昢嗟可办”的外卖服务。但商家对于菜品、服务和声誉也很重视:一旦出现问题让客人投诉,店员轻则遭到店主的责骂,重则扣减工钱,甚至直接开除。
  从千年前北宋汴京脚店的小二哥外送,到如今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电动车,“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但不改的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对熨帖肠胃(懒得做饭)的始终渴望。
  摘自《中国美术报》